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此外,还应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
在要求下达后,三大运营商迅速做出了相关回应,表示今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实施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其实这不是三大运营商首次做出这样的表态,早在去年年中,国内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就已集体表态,将在年内取消国内手机长途和漫游费。不过现在这一举措有了非常明确的时间表。
三大运营商都怎么表态?
中国移动:提网速,降网费
中国移动表示,在提网速方面,一是围绕客户感知,持续打造精品4G移动宽带网。在完善覆盖水平基础上,重点保障和优先解决高速度、高流量、高层建筑等特殊场景下用户感知问题。二是加快提速进程,新建宽带全部采用光纤到户。三是履行社会责任,将电信普遍服务工程所需资金纳入年度投资计划,保障资金投入。
降网费方面,一是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完成相关业务支撑系统的改造,10月1日起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二是降低国际长途资费。下调重点方向直拨国际长途资费。三是降低企业接入专线价格。推出“双创宽带”产品和优惠套餐,降低“双创”企业互联网接入成本。四是下调“一带一路”国家语音和流量漫游资费,将“一带一路”沿线全部64个国家和方向的漫游语音资费下调至0.99元/分钟。
中国联通:更宽更快更优惠
中国联通拿出了三大方面的部署。
中国联通表示,一是固网宽带带宽翻番,实现“宽上加宽”。在大中城市有高带宽业务需求的区域,将目前的100兆接入能力提高到200M及以上,实现带宽翻番。
二是4G网络速率翻番,实现“快上加快”。对重点场景、热点区域,将峰值速率由300Mbps提升至600Mbps,实现速率翻番。
三是通信消费优化组合,实现“惠上加惠”。中国联通自2017年10月1日起,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与漫游费;进一步降低国际长途电话与国际漫游资费水平。同时,重点围绕青年、学生、网民等流量需求大的消费者,加大数据业务定向优惠力度。
中国电信:提网降费,增强辅助
中国电信表示,一是新增千亿投资,打造智能化高速网络。年底前基本实现南方区域乡镇以上光网全覆盖,行政村光网覆盖比例提升到75%。
二是助力双创,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
三是降低国际及港澳台长途通话资费。中国电信将于今年年内下调北美、欧洲、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等方向的长话资费。
四是加快推广六模全网通手机,让用户得到更多实惠。
五是践行信息惠农,进一步开展精准扶贫。开展农民手机培训和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让农民不出村、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务;通过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助力产业扶贫。
取消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有多大价值?
在所有人都在对这一政策拍手叫好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开销还有那么大么?
根据工信部2017年1月发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的数据可知,在过去六年里,三大运营商的话音收入占比呈现着递减的趋势,在2010年时,话音收入还能占到57.1%的份额时,转眼到2016年份额就占到了25.0%。
如果以更加具体的通话时长来看,2016年,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2.81万亿分钟,同比下滑1.4%。其中,移动非漫游去话通话时长同比下降1.6%,移动国内漫游通话去话通话时长同比增长也仅0.4%。
尽管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仍然占据了运营商收入的一定份额, 但持续走低的比重让这类“化石费用”的价值越发微小,加上运营商集约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之前原本网络建设、套餐制定等要素也逐渐统一,运营成本降低,因此收取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意义也不再延续。
因此也有媒体指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在三大运营商的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均小,成本不断降低,如今的取消对运营商的影响并不大。
而在取消之后,三大运营商在流量业务上的调整才会真正影响目前用户的实际资费。随着4G的普及,用户在上网部分的支出上升幅度非常明显,相对应的则是三大运营商在移动数据上的收入占比递增幅度的提升,具体而言2016年的占比已经是2010年占比的六倍。
在2016年,4G用户数呈爆发式增长,全年新增3.4亿户,总数达到7.7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58.2%。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93.6亿G,同比增长123.7%,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
流量时代早已使流量变得比传统话音业务更加重要。以中移动为例,根据中国移动去年公布的中期业绩报告,其4G用户总数达到4.29亿,4G渗透率已达到51.2%;上半年流量收入达到1950亿元,同比增长26.7%,首次超过传统业务收入。
因此,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取消基本上是顺应了流量时代的发展,4G的普及也成为运营商们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三大运营商也表态会进一步提速降费,而在流量资费上的调整将比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取消更加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