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消息(张海龙)5G的到来对于运营商来说不仅只是一次网络制式标准的演进,更是一次网络架构的变革,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从此诞生。
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5G基础设施部总经理林怡颜表示,以前2G、3G、4G运营商建网主要面对消费者的通话及上网需求。但5G将让运营商参与到所有的商业模式,比如垂直行业、物联网、车联网。这为运营商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但如果5G时代运营商仍旧用固定的,为通讯而建专用平台就难以满足各行业灵活多变的业务需求。这就需要运营商网络进行虚拟化。
林怡颜认为,未来NFV/SDN是5G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SDN、NFV将会在5G网络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特尔端到端解决能力助力5G发展
目前,全球5G产业正经历着从对未来美好场景的描绘向真正应用落地的发展过程。例如,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5G第一阶段测试工作,并在今年开启了5G第二阶段测试工作。在产业链方面,5G原型机、Massive MIMO商用等也让人们看到离5G商用并非遥不可及。
这也让运营商网络从传统网络正快速向5G网络、NFV/SDN快速迁移。这一变革也让英特尔在电信运营商网络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英特尔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端到端的解决能力助力5G发展。据林怡颜介绍,一年之前,英特尔在2016年MWC第一次发布了5G的测试平台(MTP, Mobile Trial Platform),也宣布初步和工业行业方面的合作。
在这一年之内,英特尔和一些领先的运营商,包括日本的Docomo、韩国运营商,Verizon等都做了很多沟通,尤其包括5G的标准制定。同时英特尔也和行业各个领导者,包括华为,爱立信、中兴、中国移动进行合作,把整个的5G行业向前推。
据了解,在设备端,英特尔致力于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创新性设备,并研究在5G条件下的使用模式;在无线通信技术方面,英特尔为广泛的联网设备提供了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同时在毫米波等关键技术上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网络端,英特尔提供网络转型所需的构建模块;在云端,英特尔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也为5G时代的到来提供助力。
在2016年9月举行的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期间,英特尔成功完成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出色地完成了移动边缘计算(MEC)和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的5G无线和网络关键技术的相关测试,测试结果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林怡颜表示,英特尔不仅仅是为产业提供空中接口、规范标准,5G验证等技术方面的端到端能力支持,还对5G商业模式提供了自己的智力,如和AT&T、Verizon和NEC一起合作数据转型;与宝马集团进行Mobileye合作,到2021年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上路。
MWC 2017发布三款重磅产品 加速5G商用进程
为了进一步助力业界加速5G商用进程。在今年的MWC上,英特尔将发布XMM7560调制解调器、第三代英特尔5G移动试验平台、网络边缘和存储三款重磅产品。
据英特尔平台工程事业部无线标准首席技术专家、英特尔院士吴耕介绍,英特尔2015年完成了基于LTE-Advanced — 3GPP Rel. 11的XMM7360调制解调器的研发,产品于2016年发布及量产,现在仍在大规模量产中。迄今为止,我们已出货超过1亿套芯片。2016年英特尔发布了第四代基于3GPP Rel. 12的7480套片,并开始向客户提供样片。现在已经进入最后的量产验证,以及初步的量产。在今年MWC上英特尔将会公布第一款千兆级LTE调制解调器7560,这是第五代LTE套片。
7560的研发基于英特尔全球领先的14纳米制程工艺,集4种卫星定位系统于一体,同时支持包括6种通信模式,其中包括CDMA。在无线射频的设计上,支持5倍的载波聚合,支持7000MHZ到6Hz的35个IOP频段,以及多至230种的载波聚合的组合。
第三代5G移动试验平台,预计于今年2017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这个平台能够达到5G的性能要求,它是基于英特尔Stratix 10 FPGA芯片,实现第二代平台两倍的信号处理性能,能够达到5G标准的低延时以及10Gps数据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将支持与3GPP和5G NR标准的同步开发。该平台同时支持高频段、低频段,其中包括3.3-4.2GHz。同时第三代平台上,除了现在已经支持的28GHz,同时也支持39GHz。
在网络边缘及存储上,英特尔今年将发布满足边缘技术智能化、安全性、大带宽云端连接的产品,如在今年年中,英特尔将发布凌动C3000、至强D-1500、QuickAssist适配器、以太网适配器XXV710产品。
此外,英特尔还与爱立信、诺基亚就5G研发进行 合作为加速5G跨行业创新及帮助运营商将5G创新推向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