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育青/文)预见到万物移动互联M-ICT时代即将到来,中兴通讯在2014年首次提出了M—ICT战略。在此战略引导下,2016年中兴通讯以5G为核心,在无线、有线、行业等多个领域重新规划、聚焦资源,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突破。那么,2017年到来之后,面对瞬息万变的万物互联时代,中兴通讯又会如何应对?
中兴通讯战略及MKT总经理徐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ICT技术正在推动社会快速变化。连接乃至智能连接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属性,2020年全球物联连接数有望达到200亿左右,所有企业都将接入云服务。同时大数据应用将以更快的速度推进,每两年翻一倍。万物互联将呈现介入多样性、平台开放以及模式生态化的特征,助推ICT发展。此外,ICT对各行各业的渗透也将越来越普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常态化。
过去IT系统主要用于支撑,如今生产系统也在大量引入IT系统,因此其技术架构将逐渐向“云化”的互联网技术架构转变。“总之,无论是万物互联还是数字化转型,都将推动ICT产业的极大发展。”徐明说,“当然,目前只是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开端,今后会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运营商必须直面挑战,在网络、数字化转型和生态三大领域主动求变,寻求突破。围绕这三个方面,中兴通讯正在MICT战略的指引下与运营商并肩作战,迎接挑战。
在网络方面,中兴通讯致力于做5G创新引领者,加速Pre5G规模商用,帮助运营商提升网络价值。同时,中兴通讯也在积极推动5G预商用进程,使能行业应用,让5G不再神秘。中兴通讯还致力于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通过创新的云化方案使能基础设施和网络重构,提供智能管控和能力开放方案使能运营重构,发展极致体验的大视频业务方案并使之成为运营商的基础业务,让运营商重回快速增长。此外,中兴通讯还将致力于做数字服务生态的推进者,通过行业联盟、产业联盟、开发者社区等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让运营商重塑商业价值,共同赢取未来,共建万物互联智能社会。
在2016年MWC大会上,中兴通讯推出的Pre5G Massive MIMO曾荣获了两个最高奖项。目前该方案已经在中国移动、日本软银等全球高端市场实现了规模部署,使得中兴通讯成为了5G领域名副其实的创新引领者。在整个2016年,中兴通讯立足当下,寻求价值最大化,让运营商和最终用户提前享受到了5G技术所带来的红利。在全球30多个国家,中兴通讯与40多个运营商开展了Pre5G的商用,为客户带来了10倍以上的吞吐量、100倍以上连接数的增长,帮助运营商提升网络价值。
“在Pre5G技术上的积累和领先,造就了中兴通讯在5G商用竞赛中的领先。”徐明说,“2016年,中兴通讯全球首家完成了5G高频外场测试,以优异的表现率先通过了中国国家5G试验一阶段测试,并与全球20多个运营商和组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智能互联和数字化转型给运营商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很多挑战。许明表示,中兴通讯将与运营商一起直面挑战,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让运营商重回快速增长的轨道。为此,中兴通讯将围绕基础设施和网络云化,运营的云化与重构,以及业务的云化,来助力运营商重回快速增长之路。
徐明表示,M-ICT正在改变世界,中兴通讯作为5G先锋将不断以创新加速改变。2017年,中兴通讯将继续保持在研发领域的高投入,确保技术创新能力和中长期竞争力。同时按照战略聚焦的原则,除了继续加大在Pre5G和5G方面的投入,成为5G创新引领者之外,还将在虚拟化、云化、大视频、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加大投入。同时,助力运营商和政企客户开展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并在新兴领域积极探索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为企业未来发展寻找更加广阔的空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电信张成良:空芯光纤是传输介质的潜在颠覆性创新
- 中电信量子科技启动系列设备集中采购项目(框架)招标
- 中国铁塔2024年标准型及微站型FSU产品集采:预估规模16.8万套
- OPPO全旗舰新品发布,定档10月24日!
- 低空经济腾飞并非一蹴而就:5G-A商用带来澎湃动能
- 中国电信机械型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集采:宏盛、奥克光电等4家入围
- 美网络武器曝光:设置“嫁祸”功能,全球监听无差别
- 欧盟加速5G与光纤布局:未来三年投资8.65亿欧元
- Gartner:2025年全球AI PC出货量预计将占到PC总出货量的 43%
- 中国电信自研AI节能系统:年均可节电8亿度,节约电费5.2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