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移动张晓然:6G无线技术“立法”,指引未来10年无线通信发展

2月8日消息(九九)过去一年,全球业界对6G的研究逐步深入,且进展显著。去年底,3GPP无线接入网首个6G标准项目——6G无线技术研究项目(Study on 6G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获得通过。

这一项目得到全球超过56家公司联署支持,其中,中国移动与美国运营商Verizon、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和欧洲运营商德国电信共同担任报告人。

为此,C114专访3GPP RAN全会代表、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张晓然。张晓然就6G无线技术研究项目获得通过的重大意义,以及在国际环境与产业环境发生剧烈转变的情况下6G标准制定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并介绍了中国移动在6G网络产业化方面的重点举措。

无线“立法”,指引未来10年无线通信发展

“6G无线技术研究项目就好比对6G无线技术的‘立法’,制定的关键技术指标和技术方向,将指引未来10年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张晓然说。

张晓然指出,无线接入技术的投资大、技术复杂度高、对产业形态影响大,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无线领域投资占移动网络投资约60%。在5G阶段,无线接入技术规范组(RAN)的技术提案数量占3GPP总提案的近70%。

6G无线技术研究项目作为3GPP首个6G无线标准项目对6G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它将明确6G关键技术指标、无线关键技术方向、标准完成时间节点等重大问题,并与国际电信联盟(ITU)的6G工作开展互动,以保障制定的标准符合ITU确立的6G框架要求。

举例来说,在该项目中考虑定义6G的能效指标,后续6G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也将以该指标作为准绳,以确保未来部署的6G设备满足该指标需求,来助力全社会的“低碳环保”。

全球协力:集众人之智成6G大业

根据3GPP规划,预计2025年将启动6G标准研究(SI),2027年启动6G标准制定(WI),2029年完成6G基础版本标准。当下,落实需求、聚焦共识、收敛选项正成为迈向6G标准化研究阶段的重点工作。

张晓然提出,相比于5G时代,6G标准制定面临两方面新挑战:一是国际环境形势发生转变,诸多不确定因素交织碰撞,科技与产业的主导权争夺加剧;二是产业环境发生转变,我国在5G商用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已经建成超过425万个5G基站,但是5G网络在全球的发展并不均衡,导致全球产业对6G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推进的预期和态度不同。

为此,中国移动首先是联合国际主要运营商形成合力,这也就诞生了这个3GPP历史上联合报告人“最多”的项目:通过中、美、日、欧四地区运营商共同承担项目报告人的模式,6G标准制定可以综合考虑全球各地区市场环境、技术应用以及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第二点是以市场和价值作为6G标准的根本驱动力,制定出符合未来市场需求的6G标准,带来更大商业和社会价值。

据C114了解,6G阶段中国移动牵头6G场景用例与需求和6G无线技术研究2个标准项目,体现了全球产业对中国移动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贡献的认可。其中,6G场景用例与需求项目已经于2024年9月份在3GPP业务与系统技术规范组(SA)105次全会上通过,12月份6G无线技术项目在3GPP无线接入技术规范组(RAN)第106次全会上通过。

张晓然表示,6G标准的制定和发展是全球产业齐心协力的共同成果,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所有参与单位都是平等合作,充分交融碰撞,做到集众人之智,成6G大业。

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而言,中国移动牵头6G标准立项也将为我国通信业营造出更加合作、公开的产业氛围,产业链各环节可以形成全链条式的高效联动,提升我国6G产业整体竞争力。

超越传统:解锁6G多元能力

2023年6月,ITU完成6G愿景建议书,这标志着6G愿景概念基本明确。其中确定的几大6G典型场景包括沉浸式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超大规模连接、泛在连接、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人工智能(AI)和通信。

张晓然在采访中提出,4G技术促使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应用,5G技术进一步连接了人和物,6G将提供相比5G更多的超越传统通信的能力,例如移动通信与算力及AI的融合、通信和感知的融合、空天地一体化、沉浸式通信等。

具体来说,移动通信与算力及AI的融合包含两方面,一是AI赋能6G网络,基于AI的大数据分析、处理、预测等能力,支持新型网络应用场景,提高网络效率、性能和用户体验,二是6G网络使能AI,协调通信、计算、AI模型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动态调度和智能协同,为复杂的AI应用提供更好的运行环境。

通信和感知的融合是在传统无线通信功能基础上拓展感知新维度,实现对无人机、车辆、人员、环境等的全方位感知,真正做到一网多能。

空天地一体化是指通信网络全球全域的三维立体“泛在覆盖”,通过地面网络和非地面网络 融合,动态调度网络资源,实现广泛的网络覆盖和高效的数据传输。

沉浸式通信能够为用户提供极致的虚实融合体验,开拓全新的感官交互维度,如沉浸式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等业务,还能显著提升虚拟现实会议、增强现实协作、沉浸式教育培训和虚拟社交平台等远程协作场景的互动体验与效率。

左手标准,右手产业,扎实推进6G发展

面对即将开启的6G网络产业化,张晓然介绍,中国移动正积极布局并推进6G试验装置的建设与运营,采取分阶段精细化建设策略与开放合作运营模式,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6G技术研发与应用高地,服务于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到标准、产品和应用落地的全过程,加速原创技术突破,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一是分阶段推进6G试验装置建设。初期阶段,聚焦打造一系列面向单点技术研发的原型试验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多项单点技术验证能力。中期阶段,构建端到端概念系统试验平台,开展多技术融合验证,形成6G系统概念样机;建设小规模6G试验网,积极探索新的产业路径和生态模式,提供系统级方案集成与测试服务。远期规划,打造覆盖更广泛的6G试验网络,推进大规模预商用试验,全方位验证技术性能和稳定性。

二是开放合作运营6G试验装置。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基地,汇聚顶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打破技术瓶颈,推动6G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加速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进程,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与拓展国际合作。

作为全球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一直发挥着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力军的作用。面向未来,张晓然表示,中国移动会积极共享5G的部署和运营经验,增强业界信心,同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环节,凝聚各公司形成合力,扎实推进6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产业应用的步伐。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2-08
专访中国移动张晓然:6G无线技术“立法”,指引未来10年无线通信发展
专访中国移动张晓然:6G无线技术“立法”,指引未来10年无线通信发展,C114讯 2月8日消息(九九)过去一年,全球业界对6G的研究逐步深入,且进展显著。去年底,3GPP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