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消息(水易)在日前“数智江苏 向新而行”万兆+AI助力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通信行业座谈会上,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继金,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发展处处长许晓波介绍了江苏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成果。
江苏省以打造“5G强省”“光网强省”“算网强省”“应用赋能强省”四个“强省”为总体目标,重点推进实施5G江苏、光网江苏、算网江苏、新型工业化赋能增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五大方面专项提升行动,加快信息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形成新质生产力,取得显著成效。
5G建设和覆盖水平全国领先。“固移融合”推动新建建筑物无线覆盖和光纤到户两项标准落地落实;连续4年推动老旧小区通信设施改造和地下空间信号覆盖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率先在全国实现行政村“村村有5G”;对于农村和沿海地区等覆盖薄弱场景,推进“信号升格”“宽带海疆”行动,“点线面”对重点场所深化5G信号覆盖。
截止9月底,全省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8.95万座,居全国第二位,提前超额完成“公共地下空间信号”覆盖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任务,累计完成14626个地下空间移动信号覆盖,基本实现30公里以内近海海域移动信号全覆盖,部分地区已实现70公里以内近海海域移动信号通达。全省累计开通5G-A功能的基站数量达到2.6万座,提前实现各地市及县城5G RedCap全覆盖,为进一步推动“万物智联”奠定坚实基础。
光网江苏能力升级。全省13个设区市已在去年全部成功创建“千兆城市”。全行业大力推动宽带网络从百兆向千兆升级、从FTTH到FTTR升级,千兆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接入用户数为1764.9万户,列全国首位。10G PON端口达到176.4万,全国排名第二,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72.1万公里,全国排名第二。
与此同时,聚焦工业企业在生产制造场景对超高可靠网络的需求,以产业园区为切入点,建设“万兆园区”,重点开展万兆光网和5G-A建设。首批已有7个园区获评“万兆园区”,在园区高效支撑工业控制、自动驾驶、3D渲染、在线仿真等应用场景,助力园区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算力网络能力持续提升。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牵头编制全国首个省级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与省发改委印发实施《“算网江苏”三年行动计划》,当前全省通用算力规模达3.6 EFLOPS,同比增长6%,智算规模达6.6 EFLOPS,同比增长120%。
此外,根据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要求,着力打造完成了1-5-20极速时延圈。目前,江苏省各设区市网内平均访问时延已达1ms;访问周边省份平均时延为3.99毫秒;访问其他枢纽的平均单向时延为12.11ms,均超额达到国家指标要求,满足多种业务对算力网络访问质量需求,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网络支撑。
赋能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列。应用赋能推进中,南京、苏州两个市入围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大力推进5G虚拟专网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数达6454个,全国排名第一,其中用于部署制造业的占比45.7%,5G应用签约项目总数达1.2万余个。全省累计发行物联网卡数量3.1亿张,实现“物超人”2.8倍。与省内各部门密切协作,加快推进5G应用试点,4个项目入选“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全国典型,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推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推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绿色发展工作中,全行业大力协作,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电信和联通两家公司共享4G/5G基站24.3万座。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建共享铁塔约2万座、5G租用存量站址比例超96%,节约建设资金超5.6亿元。
同时,针对信息通信行业能耗特点,加快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其中,对基站重点推广空调智控、节能隔热涂料等技术。尽管江苏省5G基站总数较年初增加了19.3%,但用电量仅上升了1.9%。
下一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将持续推动通信行业构建领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网络连接能力、算力规模持持续倍增,行业智能化不断加速,拉动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不断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GSE)DPU芯片
- 中国通信学会欧阳武:SASE是SD-WAN安全领域进一步升级变革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SD-WAN有必然发展空间 需设法与AI、应用相结合
- 紫光展锐“5G+AI”蜂窝芯片已就绪,智能穿戴市场迎来新风口?
- 国盾量子:量子计算机在实际有价值的问题上超越经典算力还需5-10年
- 京信通信总裁徐慧俊因个人事务辞任 霍欣茹接任
- 中移铁通高层变动:孙卫东接任董事长
- 上海联通:“智”建人民城市,“慧”享美好生活
- 小米公布 “史上最强业绩”Q3总收入925亿元 同比增长30.5%
- 江苏电信:已建设低空覆盖专用通信站400余个,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