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消息(焦焦)昨日,CIOE中国光博会与C114通信网联合举办“2024中国光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第三场研讨会——“400G开启光传送网新时代”如期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张海懿发表了“AI时代高速光传输关键技术、应用进展及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
张海懿介绍,自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以来,近几年围绕算力基础设施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都发布了实施意见。在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首项任务,在第3项子任务“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明确: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在这一大背景下,5G-A、智算中心、AI大模型等创新业务与应用蓬勃发展,驱动光通信持续向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长距离、更加智能等方向发展,协同促进全光技术产业生态发展。光传输持续向高速率、长距离、低时延、低能耗、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演进,需要高速传输系统、模块器件、光纤光缆、智能管控和评估体系等各产业环节的有效支撑。
高速传输系统取得重大进展
在高速传输方面,目前400G技术标准基本完善,我国干线已启动规模部署。张海懿介绍,400G技术方案主要包括16QAM、PCS-16QAM和QPSK。为助力高速传输产业发展,400G技术标准国际和国内均取得很大进展。400G国际标准主要为400ZR(OIF)、OpenZR+、Open ROADM等;国内针对16QAM、PCS-16QAM和QPSK不同调制格式都有相关标准做了明确要求。我国400G超长距在2023年密集开展试验验证。2024年3月,中国移动和华为合作,开通了京蒙400G干线,这也标志着全球400G规模商用的开启。
张海懿认为,400G C+L波段扩展的光传输系统将有相当长的生命周期。400G技术采用C+L波段,目前部分不同波段的器件和模块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未来C+L波段WDM系统集成和多波段器件一体化是推进重点。目前, C+L一体化WSS已商用,C+L一体化OTU预计24-25年可实现商用。
未来,国内运营商和设备商将围绕800G、1.6T速率加快技术标准研究,启动DCI试点验证。目前,国内外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等已联合开展多次800G及以上速率技术试验验证。从整个产业化看,基于130GBaud,16QAM调制的800G方案是目前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重点,它可以重用400G QPSK产业链。1.6T还有赖于200GBaud以上光电器件的成熟。从标准化看,800G和1.6T成为ITU-T、OIF、IEEE802.3、CCSA等国内外标准组织的研究热点,调制格式、映射技术、扩展C+L光系统、高性能FEC等是标准化的关键。
模块器件加速研发应用
随着高速传输系统的进展加速,模块器件的研发应用也随之加速。张海懿表示,整体而言,模块器件在技术方案商,目前8x100Gb/s光模块基本成熟,已量产商用 。4×200Gb/s和城域800Gb/s相干光模块是当前研发重点,4×200Gb/s已研发出样品,800Gb/s相干光模块中96GBd(64QAM)已商用,140GBd(16QAM)已研发出样品。在标准进展方面,8×100G、800G 80km及以内相干光模块国内外标准基本完成,4×200G、城域800G相干光模块产品研发及标准化正在推进中。标准化布局正向T+演进延伸,1.6Tb/s直调直检光模块预计明年初步商用。
围绕着未来高速传输的发展,高性能芯片器件将成为关注热点。目前单波100Gb/s直调直检以VCSEL/EML方案为主,硅光方案功耗更低,但技术壁垒高、耦合工艺相对复杂。单波200Gb/s直调直检的VCSEL方案正在研发验证中,EML方案相对成熟,硅光方案带宽(<60GHz)为技术难点,需配合大带宽驱动技术,TFLN方案有待进一步成熟。而200+GBd相干方案方面,TFLN、TFLN+硅光集成方案或将介入。
未来,光电器件将发挥III-V族、硅基光电子、薄膜铌酸锂等各种材料的优异特性,实现整体最优,芯片器件将向三维集成和异质集成方向演进。
另外,在模块器件方面,光电合封(CPO)线性驱动(LPO)也是重要发展方向。CPO的特点是光引擎靠近ASIC,减少电通道损耗和阻抗不连续性,能量效率优化40%,匹配高速低功耗互连需求,据Yole数据,203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9%。LPO无需DSP或CDR,依靠高性能SerDes、以及高线性度和具备均衡能力的Driver和TIA实现相关功能,具备低能耗、低延时等优势。未来,LPO与CPO殊途同归,终极形态是线性直驱的合封版本。
此外,张海懿认为,C+L波段光器件一体化也有待持续推动。目前,相干光收发器件方面,CDM和ICR C+L宽谱技术已突破,可采用硅光、薄膜铌酸锂等方案;ITLA C+L一体化挑战较大,当前处于研究阶段,商用时间待定。光放大器方面,受铒纤增益谱约束,当前EDFA无法实现C+L一体化,正在研究铒铋共掺等方案,通过改变增益光纤掺杂元素和工艺条件等实现一体化,拉曼放大器原理上可行,但功耗、成本、集成度更高。波长选择开关(WSS)方面,C+L一体化WSS正处于攻坚阶段,32维产品即将突破。阵列波导光栅(AWG)等,OSC/OPM等无技术障碍,部分参数重新定义,面向L波段宽谱和高波特率的AWG等器件重新开发和规范。
超低损、空分复用和空芯光纤是关注热点
在光纤光缆方面,张海懿表示,超低损光纤、空分复用光纤和空芯光纤均是业内关注的热点。
超低损光纤已成为400G高速光传输的优配,可满足超长距传输和算间互联的需要。G.652D光纤持续向超低损耗方向优化提升,仍是长途干线大规模部署的主流光纤;G.654E光纤已具备规模生产能力,进入工程应用阶段,东数西算建设推动G.654E光纤在骨干长途光传输的部署;G.654系列超低损光纤已成为海缆系统跨洋超长距传输的应用首选。张海懿认为,我国G.654E光缆部署还需提速,光纤产业还具有性能提升空间,仍需加速提质,构建算力网全光骨架。
空分复用光纤应用试验加快,多芯+少模光纤成为单纤容量倍增的可行路径。2023年,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利用19芯单模多芯光纤实现总传输容量4.1Pbps光传输系统。同年,日本NICT在欧洲光通信会议上报道了基于38芯3模的多芯少模光纤,实现22.9 Pbps 光传输系统。而空分复用技术标准整体处于研制阶段,在国内CCSA TC6已立项3项空分复用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光纤特性及应用、光器件、传输技术;国际上,ITU-T SG15会议通过并发布GSTR.SDM技术报告和G.sup.G.65x立项。
空芯光纤具备超宽带、超低时延、传输损耗低和超低非线性等固有优点,有望孕育光网络传输介质的根本性变革。但目前,空芯光纤的标准化尚处研究起步阶段,还有待突破的技术瓶颈和待提高的产业链布局。技术瓶颈方面,需解决光纤空间几何结构标准化和工艺稳定性,现网部署工程化等问题,预估仍需至少5年以上的持续攻关。产业链布局方面,需加快原材料技术、设备技术和器件技术、中继放大技术等产业链联动和推进试验验证,逐步向实用化演进。标准化研究方面,国内CCSA已立项3项空芯光纤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关键技术、光器件、超高速光传输。
数字孪生和AI大模型加速应用,推动网络智能化发展
张海懿表示,在智能管控方面,多业务融合承载需求推动算网协同管控、网络数字孪生和AI大模型、L4+智能化技术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传送网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主要聚焦在故障与灾害模拟、数字化运维、业务割接演练和性能评估优化等方面。传送网数字孪生标准体系也已建立,包括传送网数字孪生的架构、测试与评估、运营管理等。同时,相应的传送网数字孪生能力的评估体系也已建立完成。
张海懿还表示,近两年网络大模型的兴起也进一步推动了AI大模型的加速应用,推动了传送网智能化向L4+演进。AI大模型为网络智能化提供推理和决策支撑,网络数字孪生系统对预测决策进行仿真推演。目前来看,传送网应用AI大模型的需求场景主要在于知识问答、方案生成、离网预测等方面。
构建运载力指数评估体系,强化算力网络质量监测
最后,张海懿表示,在评估体系方面,我国已构建算力网络的运载力指数评估体系,加速推进规范化开展算力网络质量监测工作,持续开展全光运力和算力网络质量监测评估分析工作,为算力提供更强大的承载和运输平台。
展望未来,张海懿期望各企业聚焦AI+时代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需求,支撑双千兆+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发展。联合产业各方协同推进高速光通信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创新、网络质量监测,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