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工智能将在改善客户体验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作用。虽然人工智能在2023年才开始成为主流,但多年来它已应用于各个行业,以优化和自动化运营。在能源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改变了预测性维护、电网管理以及供需预测等方面。
然而,人工智能仍有巨大的价值可挖掘,特别是在改善客户体验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到2024年,我们将看到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和智能,使我们更接近释放该技术的全部潜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人工智能今年改变能源行业的一些关键方式。
1.客户服务
机器人已经成为能源供应商客户服务武器库中的常见工具。它们能够提供全天候即时帮助,并能在流量高峰和等待时间不断增加时帮助供应商摆脱困境。但从历史上看,这些机器人往往未能提供消费者所期望的帮助水平。
2024年,机器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们将越来越有能力自动、智能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像我们传统上看到的那样给客户增加更多工作量,例如指向常见问题解答页面。它们提供的帮助将根据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而不是依赖于千篇一律的自动响应和不灵活的聊天机器人脚本。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的突破将使它们更准确地了解客户意图。
然而,即使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机器人也并非是所有情况的正确答案。有些消费者和有些疑问始终需要人工干预。因此,人工代理仍将发挥关键作用。很快,我们将看到接受过能源特定概念和语言训练的LLM的出现,这使它们能够更准确、高效地回答复杂的能源请求。这些助手将自动处理许多更繁琐和机械化的工作流程,使代理能够专注于客户和最重要的人际互动。
2.家庭能源管理
为了实现净零排放,我们需要过渡到智能电气化家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高兴看到太阳能电池、家用电动汽车(EV)充电器、热泵、智能恒温器等的加速普及。这项技术有可能大幅减少我们的家庭能源使用量,将其转移到一天中更环保的时间,并与灵活性市场互动,动态地购买和出售能源回电网,从而为供应商和客户带来更多节省。
但这确实带来了挑战。每台智能设备都独立运行。它不知道家里的其他设备在做什么。有时设备会相互干扰,抵消平衡家庭能源使用的好处。此外,了解它们在做什么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因为信息分散在多个应用程序中。
人工智能的出现,智能能源设备的协调并非小问题。即使是一个配有电动汽车充电器和太阳能电池的简单家庭设置,要让这些设备以最佳方式协同工作,也需要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单个物业层面预测太阳能发电、家庭使用和电动汽车驾驶习惯,并了解这些与客户电费如何相互作用。
到2024年,我们将看到设置、监控和控制单独的能源设备的繁琐体验,被人工智能驱动的全家庭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所取代,这将增加消费者的储蓄并减少排放。
3.电网管理和虚拟发电厂的兴起
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向电网引入更多(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对我们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挑战。如果不加以管理,发电量和消耗量之间的不匹配将越来越严重,而且会越来越频繁。
通过协调的方式,我们的互联智能家居将能够应对这些不平衡现象,形成“虚拟发电厂”(VPP)。将在国家和地方街道层面安排需求,以保持我们日益复杂的能源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我们的基础设施并实现更加绿色的能源结构。
早期试验很有希望,但通常依赖于消费者在能源企业通知他们即将出现供应高峰时手动调整他们的时间表,这要求参与的消费者在正确的时间在家以便做出反应,并让他们想出如何最好地利用这种廉价的绿色能源。
2024年,随着消费者对人工智能和智能设备的信任度不断提高,我们将看到更多供应商拥有人工智能驱动的VPP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应对不平衡事件,自动安排每个家庭的消费,以免给消费者带来不便或自掏腰包。
同样的人工智能软件将帮助供应商设计创新的新关税,让消费者从参与VPP中获得经济利益。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持续应用将提高效率、实现自动化并改善服务,使消费者和供应商都受益。或许最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将帮助我们更快地过渡到电气化家庭和可再生能源,加速向净零排放和下一代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转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移动云化4/5G融合核心网新建设备集采:华为、中兴两家分食,平均折扣约9.3折
- CRU:2025年全球光纤光缆市场迎来复苏,裸纤价格长期承压
- 解析Advancing AI 2024:端到端AI,AMD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
- Gartner:中国大语言模型价格战推动人工智能加速上云
- SpaceX被指强迫星链对手分享频谱 美司法部或介入
- 全面拥抱UEC!AMD发布第三代 DPU Salina :以AI速度交付网络创新
- 千家早报|特斯拉今日召开发布会,马斯克预言为“载入史册的一天”;云起与 BOSE PROFESSIONAL达成品牌战略合作 ——2024年10月11日
- 数据中心调试:它如何塑造我们的数字未来
- 赋能网络:利用互联网交换改善连接
- 2024年七大网络安全威胁:企业如何应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