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建筑物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39%。其中 28% 归因于能源消耗,另外 11% 与材料和建筑相关。这是很可怕数据,但却是事实。
例如,在欧盟,建筑物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了35%。但由于法国等许多欧洲国家遭受住房危机,由于建筑成本上升和土地稀缺,人们不再建造新房。建筑物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正在引发恶性循环。目前 80% 的建筑存量可能会在 2050 年之前一直存在,因此商业和住宅环境改造已成为能源领域的一大焦点也就不足为奇了。改造现有建筑物可将其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减少高达 83%。这一举措得到了欧盟委员会的支持,欧盟委员会呼吁到 2030 年每年要对3%的建筑物进行 升级改造。
虽然可持续性改造变得越来越紧迫,但房主和建筑经理在着手改造项目时面临着不同的挑战。那么,让我们探讨一下改造未来建筑和住宅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
改造商业建筑时保护生命和安全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能源分布不变之后,能源行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除了清洁能源转型之外,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能源短缺意味着现在需要通过可持续地回流生产和消费来增强电网的弹性。业主现在需要将这种转变融入到现有的改造中。那么,他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施耐德电气和设计公司 WSP 的研究发现,在改造和采取节能措施(ECM)时,虽然“全面改造和建筑系统升级对于实现建筑全面脱碳是必要的,但更新旧的建筑管理系统(BMS)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第一步。”
在保护生命、财产和地球方面,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和法规仍然很重要,因为一些改造项目甚至被证明会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在启动商业建筑改造项目之前,进行彻底的风险评估并识别漏洞至关重要。在这方面,选择符合未来安全标准的可靠且经过认证的设备至关重要。将数字化融入建筑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衡量任何变革的有效性,并据此做出进一步改进,能够减少高达 70% 的碳排放。建筑经理还需要考虑容量规划、遵守改造法规以及借助技术进行持续维护和监控等问题。
平衡家庭改造项目的成本和收益
对于居民来说,改造房屋的决定需要权衡利弊。但这一决定在我们实现净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英国,未来 30 年每年需要改造 100 万栋房屋,才能在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
去年的能源危机是采用节能解决方案的催化剂,因为居民和房主正在寻找任何降低能源成本的方法。管理能源需求也是脱碳最快的方法,与商业建筑不同,房屋装修的决定权掌握在个体居民和房东手中。
阻止更多人采取下一步行动的最大障碍可能是金融投资。很难证明进行热泵和太阳能电池板等大规模家居改造所需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合理的。但对于人们来说,首先访问数据至关重要,这样他们才能知道自己使用了多少能源,以及什么消耗了最多的能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就是否愿意投资、在哪里投资以及愿意投资多少做出明智的决定。
拥抱技术创新
访问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中的数据可以帮助解决规划家庭改造项目时的许多复杂问题。它可以向你展示家中的哪些区域需要解决,并且你并不总是需要投资昂贵的大型项目来发挥作用。改造完成后,这些系统还允许你监控和跟踪进度,证明投资的价值。
更广泛地说,采用尖端技术可以显着改善整个能源行业的安全实践。自动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监控系统可实现实时数据分析、预测性维护和及早发现潜在安全问题。这些创新使公司能够解决安全问题,并监控建筑入住率以调节温度、在不使用时关灯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优化能源使用。
研究表明,数字解决方案可以减少全球 20% 的排放量,而电力据报道是脱碳的最佳载体。当我们考虑到 2030 年建筑物中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将是 2020 年的三倍时,这一点不容忽视。
通过可持续改造走上净零排放之路
最终,脱碳任务是真实的,并且由于行业进步,能源效率的提高变得越来越实用和负担得起。建筑物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它们会受到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内部退化和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确保它们尽可能高效地运行,这意味着通过改造进行改进。该技术和工具现已可用。所以,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北京加速布局未来科技前沿:6G、类脑智能等领域迎新机遇
- 中国信通院敖立:万兆光网已基本接近成熟 加快推进网络试点部署
- 千家早报|苹果人工智能正式上线; 第25届CIBIS建筑智能化峰会成都站、西安站即将举行——2024年10月29日
- 中国移动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机载基站设备集采包1出炉:成都中移中标
- 三大市场机构:vivo蝉联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榜首
- 三大市场机构:vivo蝉联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榜首
- 台积电创始人警告“半导体自由贸易已死”
- 台积电创始人警告“半导体自由贸易已死”
- 走出奥斯汀 上海迎来首次Silicon Labs开发者大会
- 华工科技:800G LPO产品计划年底逐步量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