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发布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报告显示,我国2023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2%。
一、行业总体情况
(一)电信业务量收保持增长
经初步核算(注1),2023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6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按照上年价格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6.8%。
图1-1 2018-2023年电信业务收入和电信业务总量增长情况
(注:自2020年起电信业务总量开始采用上年不变价计算方法)
(二)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收入平稳增长
2023年,完成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收入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5.2%提升至15.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
图1-2 2018-2023年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收入发展情况
(三)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小幅回落
2023年,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6368亿元,比上年下降0.9%,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40.5%下降至37.8%。
图1-3 2018-2023年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发展情况
(四)新兴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速
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2023年共完成业务收入3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9.4%提升至21.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比上年均增长37.5%,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0.3%。
图1-4 2018-2023年新兴业务收入发展情况
(五)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互联网应用对话音业务替代影响持续加深。2023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185.3亿元和1108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8%和2.5%,两项业务合计占电信业务收入的7.7%,占比较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图1-5 2018-2023年话音业务收入发展情况
二、用户发展情况
(一)移动电话用户保持增长
2023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707万户,总数达到19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7.27亿户,全年净增4315万户,普及率(注2)为122.5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3.3部/百人。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6.6%,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73亿户,全年净减608.8万户,普及率为12.3部/百人,比上年末下降0.4部/百人。
图2-1 2013-2023年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
图2-2 2023年各省移动电话普及率情况
(二)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持续增加
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36亿户,全年净增4666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6.01亿户,全年净增4756万户,占总用户数的94.5%,占比较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1.63亿户,全年净增7153万户,占总用户数的25.7%,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
图2-3 2022年和2023年固定互联网宽带各接入速率用户占比情况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持续在农村地区加快普及,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92亿户,全年净增1557万户,比上年增长8.8%,增速较城市宽带用户高1.3个百分点。
图2-4 2018-2023年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及占比情况
(三)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加速扩大
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23.32亿户,全年净增4.88亿户,较移动电话用户数高6.06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的比重达57.5%。
图2-5 2018-2023年物联网用户情况
(四)IPTV(网络电视)用户稳步增加
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IPTV(网络电视)用户总数达4.01亿户,全年净增2058万户。
三、电信业务量情况
(一)移动互联网流量较快增长,月户均流量(DOU)持续提升
2023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015亿GB,比上年增长15.2%。截至2023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达15.17亿户,全年净增6316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16.85GB/户·月,比上年增长10.9%;12月当月DOU达18.93GB/户,较上年底提高2.75GB/户。
图3-1 2018-2023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及月户均流量(DOU)增长情况
图3-2 2023年移动互联网接入当月流量及当月DOU情况
(二)短信业务量收和通话时长小幅下降
2023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比上年下降0.3%,移动短信业务收入比上年下降0.7%。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2.24万亿分钟,比上年下降2.7%。
图3-3 2018-2023年移动短信业务量和收入增长情况
图3-4 2018-2023年移动电话用户和通话量增长情况
四、网络基础设施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
2023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5G投资额达1905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部投资的45.3%。
(二)全光网建设快速推进
2023年,新建光缆线路长度473.8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6432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分别达114万、2310万和4008万公里。截至2023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11.36亿个,比上年末净增6486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10.94亿个,比上年末净增6915万个,占比由上年末的95.7%提升至96.3%。截至2023年底,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30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79.2万个。
图4-1 2018-2023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发展情况
(三)5G网络建设深入推进
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注3)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图4-2 2018-2023年移动电话基站发展情况
(四)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大幅增长
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97万个,全年净增15.2万个。
五、区域发展情况
(一)各地区电信业务收入份额小幅波动
2023年,东部、西部地区电信业务收入在全国的占比分别为51.3%、24%,比上年分别提升0.2个和0.1个百分点;中部、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19.5%、5.2%,比上年分别下降0.1个和0.2个百分点。京津冀地区收入占全国比重为9.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收入占全国收入比重为22.9%,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图5-1 2018-2023年东、中、西、东北部地区电信业务收入比重
(二)各地区千兆用户占比均实现较快提升
截至2023年底,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接入用户分别达7226万、4133万、4331万和637万户,占本地区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7.2%、25.6%、25.3%和17%,占比较上年分别提高9.5个、11个、10.6个和8.8个百分点。京津冀、长三角地区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接入用户分别达1317万户、3170万户,占本地区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7.5%、25.3%,占比较上年分别提高10个和8.4个百分点。
图5-2 2021-2023年东、中、西、东北地区1000Mbps及以上速率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渗透率情况
(三)各地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3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分别达到1295亿GB、693.9亿GB、867.3亿GB和158.9亿GB,比上年分别增长15.9%、17.2%、12.2%和17.6%,区域间增速差距缩小。12月当月,西部地区当月户均流量达到19.91GB/户,比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高出1.28GB/户、0.37GB/户和5.05GB/户。2023年,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分别达到218.2亿GB和552.8亿GB,同比增长12.1%和16.8%。
图5-3 2021-2023年东、中、西、东北地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情况
注释:
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022年及之前年份采用年报决算数据。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计算普及率使用的全国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末人口数。
3.自2023年3月起,将现有5G基站中的室内基站数统计口径由按基带处理单元统计调整为按射频单元折算,由于具备使用条件的基站数据是动态更新的,故不能追溯调整以往数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电信张成良:空芯光纤是传输介质的潜在颠覆性创新
- 中电信量子科技启动系列设备集中采购项目(框架)招标
- 中国铁塔2024年标准型及微站型FSU产品集采:预估规模16.8万套
- OPPO全旗舰新品发布,定档10月24日!
- 低空经济腾飞并非一蹴而就:5G-A商用带来澎湃动能
- 中国电信机械型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集采:宏盛、奥克光电等4家入围
- 美网络武器曝光:设置“嫁祸”功能,全球监听无差别
- 欧盟加速5G与光纤布局:未来三年投资8.65亿欧元
- Gartner:2025年全球AI PC出货量预计将占到PC总出货量的 43%
- 中国电信自研AI节能系统:年均可节电8亿度,节约电费5.2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