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消息(子月)如今,通信行业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整个行业最关注的话题。而在这一个变革中,SDN/NFV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运营商开始拥抱开源项目,由中国移动、华为、Linux基金会牵头成立的OPEN-O项目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本周,OPEN-O项目组在的“MEF16”峰会上发布了第一个版本OPEN-O 1.0,其被命名为SUN,包含200万行代码和一个CPE用例。
SUN的发布对通信行业的转型具有特殊的意义。SUN的发布被认为开启了开放编排的新时代,它弥补了用于住宅和企业虚拟化客户端设备(vCPE)用例的虚拟化环境的虚拟功能和服务连接之间的鸿沟。开启了Open-O在SDN和NFV的虚拟网络之间实现服务编排,以及跨过传统网络环境的服务编排。
OPEN-O执行董事Marc Cohn在谈到SUN时表示,该版本结合了传统物理网络功能和虚拟化功能服务的管理。OPEN-O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华为公司的Chris Donley用“任何服务在任何网络”来形容OPEN-O项目组的研发思路。
OPEN-O高效运转:走在MANO组织前列
OPEN-O 1.0的发布在OPEN-O项目成立后的第5个月,从时间上看,这与OPEN-O项目组此前对外界宣布的规划完全一致,说明这一开源组织的进展十分顺利。Marc Cohn表示:“Open-O 1.0版本自项目成立以来仅5个月就成功交付,领先的运营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全球合作促进了该项目的发展,超过125名开发人员的参与,使得该项目成为开源代码增长最快的项目之一。”
事实上,时间对于OPEN-O项目组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在管理和网络编排(MANO)项目领域,OPEN-O不乏强有力的竞争者。其他专注于MANO项目的有ETSI管理下的Open Source MANO项目,该项目在10月份发布了首个版本。同时,AT&T的ECOMP项目也成为了Linux基金会管理下的项目,ECOMP也将在MANO工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于不同项目组之间的竞争,Marc Cohn表示,所有的MANO项目都在弥补新的虚拟化技术与现有网络之间的鸿沟,但在进度上,OPEN-O已经远远走在了前列。
目前,Open-O项目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扩展其运营商成员的规模,目前项目组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香港电信(HKT)三家运营商。整个项目组的成员包括13家企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香港电信(HKT)、爱立信、GigaSpaces、华为、英特尔、ZTE、Canonical、Cloudbase Solutions、InfoBlox、Raisecom、Red Hat。
未来的合作模式:运营商应尽早介入开源项目
OPEN-O自从年初成立就被认为是通信业向未来转型的先锋。它的意义不仅在技术层面,更为产业链合作开创了新的模式。对此,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表示,OPEN-O将帮助运营商实现从传统运营支撑系统OSS(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到开源软件OSS(Open Source Software)的转变,为运营商引入SDN/NFV技术实现电信云转型缩短业务上线时间降低开发、集成和运营综合成本的同时,更通过创建开源社区使得多个行业通过合作创新促进产业繁荣,通过发布开源免费的API参考实现推动多厂商软硬件产品实现纵向互通,从而避免运营商被厂商绑定。
Linux Foundation网络解决方案高级总监Phil Robb近日谈到OPEN-O时表示,运营商数字化转型,既包括技术上的升级,也包括文化和流程上的转型。在技术层面,开源项目降低了准入门槛,引入新的代码却不会影响老的代码,能够大幅提升开发效率。敏捷的项目能够让企业追上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而在文化和流程方面,未来运营商应尽量开放拥抱开源。他强调,包括运营商在内的产业链企业应尽早介入开源项目,这样才能开发出更符合自身需要的产品。
SUN的发布让人们看到了通信行业数字化转型落地的步伐,更重要到的是,OPEN-O的成功将为通信业树立新的示范,为适应新技术发展而开启全新的合作模式。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陈海波:OpenHarmony在技术、生态和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
- 华为龚体:HarmonyOS NEXT将在2024年Q4正式商用
- 中国移动馈线跳线、漏泄电缆及配件产品集采包2出炉:亨鑫、中天、通鼎3家中标
- 2024年成为企业网络市场调整之年,明年有望迎来反弹
- 中国移动轻便一体式卫星基站集采:博浩、重庆信科两家分食
- All in“AI+”,重磅发布,品牌换新: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连续“放大招”
- 中移苏研公示量子计算实验平台3名中标候选人
- 报告称中国视频云市场止跌回升:阿里腾讯华为占据前三
- 中移物联罗健:围绕新生态场景网络硬件 健全5G轻量化产品能力
- 中国通信学会文剑:RedCap面临网络部署、应用创新、安全保障等多方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