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消息(九九)随着疫情后国家经济和消费者消费能力的逐渐好转和恢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终于在临近2023年底的时候出现曙光,有望实现近十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反弹。对于未来整体市场发展趋势、行业技术升级方向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方面,IDC总结并给出了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十大洞察,具体内容如下:
洞察一: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实现2021年以来首次同比增长
疫后经济环境复苏带动居民整体收入改善,消费势头明显提升。休闲娱乐、智能出行等使用场景的恢复使得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同样增加。同时,消费者对于大存储组合需求的增长也推动了新一轮换机周期的开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品牌竞争加剧促使厂商推出更多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购买。IDC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87亿台,同比增长3.6%, 未来几年出货量将保持稳定。
洞察二:折叠屏手机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随着铰链、屏幕等主要零配件成本的下降,折叠屏手机的销售价格有望继续下探,其中横折产品有望下降到人民币4,000至5,000元价格段,而更多竖折产品将会进入到人民币3,000至4,000元价格段。横折产品将会在配置和使用体验上进一步缩小与直板旗舰产品的差距,商务办公依然是主要属性。随着参与品牌的增加和价格下降,竖折产品用户使用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时尚属性将会进一步增强。IDC预计,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将接近1,000万台,同比增长53.2%;2027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5%。
洞察三:手机端AI大模型应用更加广泛
国内主要厂商已相继布局手机端AI大模型。端云协同将成为主要的部署方式:云侧模型参数较大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端侧模型可以接入本地信息通过 学习成为个性化定制模型,提供更有效、更适合的服务。AI大模型在手机上的使用有望打破手机市场多年以来创新不足的局面,对硬件更高的性能需求也利于推动部分用户换机。但AI大模型真正的使用场景尚未明确,语音助手依然是主要落地方式。
洞察四:二手智能手机(含翻新机)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随着近几年智能手机整体质量和耐用性的提升,二手智能手机的使用体验与新机差距不断缩小,但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尤其是二手旗舰产品,可以用中端产品的价格获得旗舰产品的使用体验,将成为中端新机最合适的“平替产品”。而二手智能手机的销售利润甚至高于新机销售利润,因此更多渠道门店积极进入二手智能手机市场,推销相关产品。以旧换新也将继续刺激二手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IDC预计,2024年二手智能手机(含翻新机)市场规模将超过7,000万台。
洞察五:价格段K形分化延续,但消费者购买选择呈现升级趋势
虽然今年下半年开始上游供应端价格普遍回调,但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大多数厂商不会盲目涨价,会选择更合适的成本方案,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同时保持销售价格不变。更多消费者愿意选择更高端的产品来延长换机周期。因此更多中端消费者开始选择旗舰产品的普通版本,预计高端市场(售价高于600美元)份额同比增长0.5%。在保持日常使用场景流畅度的前提下,低端产品更加重视外观质感、做工来吸引更多线下消费者,预计低端市场(100美元至200美元)份额增长1.4%。
洞察六:稳重体面型和精明自主型人群占比将会提升
按照IDC的标准细分消费人群类型,高端用户愿意为更有特色的高端产品和附加品牌价值付费,并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稳重体面型人群的占比将会同比增加0.4%。同时,疫后一些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所改变:消费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回归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因此精明自主型人群份额将会增长1.6%。
洞察七:加强售后等服务将会有效增加品牌竞争力,带动未来销售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厂商除了要不断增加产品力,消费者服务也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加强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感和安全感,将成为留存和维护用户的有效护城河,以及抢夺新用户的重要方法。而专属管家和私人助理等长期的个性化服务将会让高端用户在硬件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体验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增加用户的品牌专属感,进而有效增加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洞察八: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将加速融合,形成完善的生态互联
新能源车和智能手机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多车企会发布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来丰富自身终端生态系统;而手机厂商除了直接造车以外,更多会利用自身软件开发和多终端互通互联的优势,不断加强与车企在无人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的合作,智能手机将更多成为合作车企的车钥匙和中控平台。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将加速融合,形成完善的生态互联。
洞察九:更多品牌的产品将会支持卫星通讯相关服务
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在日常使用场景中很少用到相关服务,但卫星通讯依然会在特殊的极端场景下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高端产品打造差异化的重要选择。预计卫星通讯服务将会与AI大模型一起明显提升高端产品竞争力,同时也利于厂商进一步打造品牌形象。
洞察十:自研技术和国产供应链使用比例继续全面提升
随着国产供应链的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且一直以来具有成本优势,各品牌厂商与国产供应链在技术预研阶段即开始 合作,共担投入与风险,打造更多定制化产品。芯片、屏幕、CMOS、存储、电池、屏下指纹、玻璃盖板、机身材料等自研技术和国产供应链使用比例有望继续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