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月/文)昨日工信部公布1-7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5G基站总数已累计建设305.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占比超四成,全网5G套餐用户超12.62亿,而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持续向千兆转移已达1.34亿户。
5G基站总数达305.5万个
统计显示:截至7月末,5G基站总数达305.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9%。
图:5G基站总数和当月新建情况
在地区发展上,东部地区5G建设和用户普及率领先。截至7月末,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5G基站分别达到142.3万、67.9万、75.9万、19.4万个,占本地区移动电话基站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8.7%、27.4%、23.9%、26.3%。5G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30621万、16250万、18072万、4574万户,占本地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1.2%、40.7%、40.1%、38.3%。
全网5G套餐用户超12.62亿
统计显示:5G移动电话用户占比超四成。截至7月末,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1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782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6.9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3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0.6%,占比较上年末提高7.3%。
日前三大运营商也发布了7月运营数据,其中,中国电信7月移动用户数净增78万户,移动用户数累计4.0269亿户。其中,5G套餐用户净增329万户,5G套餐用户数累计2.9815亿户。
中国移动7月份移动客户总数净增61.4万户,累计达到9.86亿户。今年1-7月,移动客户总数净增1099.4万户。其中5G套餐用户净增453万户,累计达到7.2633亿户。
中国联通7月份5G套餐用户净增574万户,累计2.3819亿户;物联网连接净增815.6万户,累计达到4.4322亿户。5G行业虚拟专网净增312个,累计达到6128个。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联通7月5G套餐用户净增是最多的,超过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
千兆宽带用户达1.34亿户
在固定宽带建设方面,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持续向千兆转移。截至7月末,三大运营商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1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780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82亿户,占总用户数的94.3%,占比较上年末提升0.4%;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3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212万户,占总用户数的21.7%。
与此同时,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096万个。截至7月末,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1亿个,比上年末净增3997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10.7亿个,比上年末净增4388万个,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96.2%,占比较上年末提高0.5%。截至7月末,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096万个,比上年末净增573.5万个。
在地区发展上,中部地区百兆及以上接入用户渗透率小幅领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00Mbps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渗透率分别为94.1%、94.9%、94.1%和93.8%。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接入用户分别达6111万、3265万、3518万、493.1万户,其中江苏、广东和山东省居前列。
另外,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7月运营数据显示:中国电信当月中国电信有线宽带用户数净增60万户,有线宽带累计用户数1.8686亿户;中国移动有线宽带继续扩大领先优势,7月净增176.7万户,客户总数达到2.8817亿户;中国联通“大联接”用户累计达9.36515亿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韩强:韧性通信是预警发布的生命
- 中国移动基站前传设备集采:采购规模43.66万套,最高限价3.96亿元
- 报告:我国初步建立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
- 中国联通李福昌:“六位一体”推动5G-A从标准走向现实
- 沃达丰完成5G SA全德部署 覆盖90%人口
- 沃达丰完成5G SA全德部署 覆盖90%人口
- 英伟达挖角思科“顶级发明家”:能否开启第二台“印钞机”?
- 荣耀X60系列发布定档10月16日:首次搭载卫星通信,引领手机通信再造巅峰!
- GSMA智库:B2B服务将为运营商带来超4000亿美元机会
- GSMA智库:B2B服务将为运营商带来超4000亿美元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