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7月13日消息,在今天举办的“华为2023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华为并不是唯一一家愿意分享技术的企业。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企业一样,华为在积极分享其最具价值发明的同时,也期望知识产权能得到保护。在产业伙伴分享专利技术时,也将收取专利许可费,这些专利许可费会被用于反哺未来的创新,形成一个让行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在保持创新者和使用人之间良好的平衡以及促进技术开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过去十年,华为大力投入研发,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400亿美元。2022年,华为研发投入超过230亿美元,相当于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个规模的研发投入,让华为在全球企业研发支出中位列第四。“我们研发投入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基础研究。在华为,基础研究并不以直接开发新产品为目标,而是以标准化等方式与行业分享并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目标。”
截至目前,华为已向主流国际标准组织提交了超过12万份标准提案。自2015年以来,华为一直是5G标准提案的领导者。这些标准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我们的标准提案代表了华为公司最优秀的发明。截至2022年底,我们持有超过12万项有效授权专利,主要分布在中国、欧洲、美洲、亚太、中东和非洲。我们在中国和欧洲各持有4万多项专利,在美国持有22,000多项专利。”
此外,华为还开放源代码来分享技术,是亚洲最大的开源贡献者,并在许多顶级国际开源社区担任关键席位。华为还创立了多个新的开源项目,如OpenHarmony和openEuler,让数百万的开发者和用户受益。
在专利许可进展方面,截至目前,华为已累计签署近200项双边许可协议。此外,超过350家公司通过专利池获得华为专利许可。华为历史上累计支付的专利许可费约是许可收入的三倍。樊志勇强调:“我们同时支付和收取了数十亿计美元的专利许可费,因此平衡的专利制度对我们的业务至关重要。”
2022年,华为许可收入约5.6亿美元,主要来自标准必要专利。华为从两年前实现净许可收入由负转正,这是因为手机销量下滑,交叉许可带来了更多收入。但这不会改变华为所采取的平衡许可立场:华为会继续遵循公平、合理、非歧视(FRAND)条款进行专利许可。
樊志勇讲到:“被许可方之所以向我们支付专利许可费,是因为他们认可我们发明的价值,能从华为研究团队开发的标准技术中受益。华为将所有专利许可收入都投入到研究团队的技术开发中。被许可方是我们的客户,我们致力于通过技术标准化的方式与他们分享我们最好的技术。”
此外,他透露,为了促进专利许可,华为会同步上线一个许可网站。该网站提供了华为双边许可计划的详细信息,包括许可费率。目前,该网站涵盖三个许可计划:手机、Wi-Fi和蜂窝物联网。
关于手机许可计划。4G和5G技术彻底改变了手机,我们现在看电影、玩在线游戏、打视频电话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华为是载波聚合、调制、极化码、大规模天线阵列等关键技术的主要贡献者,这些华为的专利技术能够支持更快速率、更低延迟和更稳定联接,助力4G和5G成为现实。华为的贡献在业界排名第一,尽管如此,华为仍提供了更优惠的许可费率。4G手机每台不超过1.5美元,5G手机每台不超过2.5美元。“我们相信这样的费率安排有助于4G/5G技术的普及应用。”
关于Wi-Fi的许可计划。Wi-Fi 6标准首次引入了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技术。OFDMA可显著减少信号干扰,实现了相比以往3倍的传输速率和4倍的终端接入量。华为是OFDMA、空间复用、多用户MIMO、BSS染色等关键技术上的主要贡献者,让升级到Wi-Fi 6的家庭用户可在多台设备上观看高清电影。华为对Wi-Fi 6消费类产品的许可报价是每台0.5美元。华为也通过专利池运营公司等组织为业界提供“一站式”的Wi-Fi许可。
关于物联网许可计划。现在,物联网几乎每天都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使能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的发展。华为是保护频带、频带内、NAS数据和覆盖增强等蜂窝物联网关键技术的领导者。这些技术可以降低物联网服务的成本,并延长设备电池寿命。 针对不同类型及功能的物联网设备,华为的许可费率也有所不同。“我们主要区分了两种设备类型。针对以物联网技术为中心的设备,如资产跟踪器和智能审查器,华为的费率为产品售价的1%,同时设置了每台0.75美元的上限。基于产品净售价百分比的许可费率能够随着产品价值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这意味着即便是最便宜的物联网产品也有与其价值相称的许可费。对于通过物联网增强联接的设备,如智能电表和共享单车,华为根据无线联接能力设置每台0.3-1美元的费率。合理的费率能推动现有各种产品连接到互联网,体现物联网技术的价值,而非关注基础产品的价值。 ”樊志勇介绍称。
当然,这些许可计划只是华为众多许可计划的一部分。樊志勇表示,未来,华为将继续探索新的领域,向全世界开放我们的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接入网、计算、存储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