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不使用现有的净零建筑技术?
如果说要从最近的IPCC报告中学到一件事,那就是:地球的时钟在滴答作响,我们正在迅速耗尽时间来防止气候灾难。事实上,如果我们不在2050年之前实现全球净零碳排放,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随着城市变得无法居住、粮食短缺加剧以及越来越多的破坏性风暴袭击我们的社区,全球将有数十亿人受到影响。
好在,我们已经拥有实现这些气候目标所需的技术。但是,我们还没有像需要的那样快速或广泛地实施它们。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建筑物。我们知道建筑物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7%,但净零建筑仍然主要作为一小部分大型项目存在,而不是所有新建建筑的标准。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存在使净零成为现实的技术,并且企业越来越多地面临来自政府法规和利益相关者的减少排放的压力,那么为什么不成群结队地建造净零建筑呢?
影响净零采用的压力
考虑到净零项目在总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如此之大,对其的投资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它仍然远低于产生真正的全球影响所需的水平。好在,更大的力量开始改变这一趋势。
其中一种力量来自政府监管。我们已经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地方和跨国层面的例子,这些例子强制执行了不履行碳减排措施的实际后果。欧洲议会最近批准了其关于建筑能效指令的立场,这标志着首个主要政府机构将建筑视为气候变化的主要贡献者。
这项措施将确保从2028年起,所有新建建筑均为零排放建筑,并将要求欧洲企业帮助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通过减少排放和增加改造次数,这项新指令将有助于引领建筑进入21世纪。
与此同时,目前缺乏能够安装实现净零所需技术的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这甚至会阻碍最善意的技术领导者快速推进净零项目。
此外,正如我们看到技术领导者面临削减开支的压力,确保新项目的预算将更加困难——但这不能阻止我们进行必要的投资,以避免全球气候灾难。
幸运的是,有多种技术和因素可以帮助缓解这两种担忧。
应该优先考虑的可持续技术
当谈论到净零建筑时,几乎不可能夸大数字化和电气化的重要性。
由于当今超过60%的能源被丢失或浪费,数字化使我们能够使能源使用更加可见,并有助于减少能源浪费和相关的碳排放。
通过物联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建筑物内的所有系统都可以连接和数字化,从而做出更快、更智能的能源和碳管理决策。根据数据,平均而言,数字化和互联的建筑管理系统(BMS)可以减少建筑能耗的20%。建筑数字化还需要收集所需的数据,以证明一栋建筑是真正的净零排放,随着政府法规的进一步出台,这一点将变得更加重要。
此外,人工智能和优化分析技术对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应对熟练劳动力短缺带来的挑战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可以将智能建筑传感器和物联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可以对其进行编程以优化系统,而无需人工输入,并主动向设施管理人员发出问题警报,无需自行解析数据。这使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腾出时间来处理其他需要人工接触的任务,并减少总体所需的工人总数,这对于努力寻找训练有素的人才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福音。
建筑物的电气化也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部分。目前建筑中一些主要的碳排放源是蒸汽、石油和天然气系统。这些过时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石燃料,使得零净建筑几乎不可能实现,并造成了许多低效率。这些系统的电气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到2040年,超过一半的电力将由风能和太阳能产生,许多组织希望通过用电力替代化石燃料燃烧技术来利用这种电网脱碳,例如用电热泵替代燃气加热系统。这种技术转变增加了建筑物的电力负荷,需要具有动态负荷管理能力的电网响应型现代电力系统。
在实现净零状态的道路上,建筑运营商应考虑采取行动,包括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为建筑系统提供燃料,确保暖通空调系统高效运行,或选择来自可持续来源的建筑材料。
一个特别令人兴奋的解决方案是智能玻璃,当用于建筑物的窗户并连接到建筑物管理系统时,其可以通过测量温度和房间占用率自动适应,并精确控制热量和光线。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加热和冷却系统的效率,从而在不牺牲居住者舒适度的情况下降低能源成本。
是时候行动了
如果要从这一切中得出一个关键结论,那就是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对抗气候变化和实现排放目标了。这可能对地球和子孙后代的前景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产生真正影响和建造净零建筑的技术已经存在,现在是领导者优先考虑的时候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欧盟加速5G与光纤布局:未来三年投资8.65亿欧元
- 华为梁华:抓住人工智能新一轮产业变革机会,5G+AI加速基础设施变现
- 中国移动何飚:到2025年创建100个低空标杆示范项目
- 陈海波:OpenHarmony在技术、生态和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
- 华为龚体:HarmonyOS NEXT将在2024年Q4正式商用
- 中国移动馈线跳线、漏泄电缆及配件产品集采包2出炉:亨鑫、中天、通鼎3家中标
- 2024年成为企业网络市场调整之年,明年有望迎来反弹
- 中国移动轻便一体式卫星基站集采:博浩、重庆信科两家分食
- All in“AI+”,重磅发布,品牌换新: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连续“放大招”
- 中移苏研公示量子计算实验平台3名中标候选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