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物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包括制造和医疗保健在内的工业运营,但世界各地的地方政府正在寻找新技术来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
然而,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不仅仅需要使用智能物联网设备。高性能、端到端和可扩展的连接框架是成功的关键。根据Aberdeen Strategy and Research的最新研究,48% 的组织将5G视为连接和现代化计划背后的关键驱动因素。
据GSM协会称,预计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将可以使用5G网络。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 (NTIA) 最近开始重新利用至少1500 MHz 的可用频谱,用于5G卫星、移动和该国的宽带连接。
此外,沃达丰还报告了北美和欧洲开放式RAN基础设施试验的进展情况,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报价流程。欧盟委员会已于2023年1月拨款2亿欧元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医疗保健、制造和农业。
在寻求实施5G公共部门解决方案时,组织应寻找具有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服务,为特定用例利用政府的援助和资金,同时为智慧城市创新留出更多空间。与在城市实施方面有经验的组织合作也被证明是有益的。
5G技术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
5G技术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高速数据传输能力。5G可以同时支持许多设备和传感器,收集和分析城市运营各个方面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空气质量和能源消耗。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优化基础设施,使城市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例如,支持5G的传感器实时监控交通,允许优化交通信号以减少拥堵并改善空气质量。同样,由5G驱动的智能电网可以帮助城市有效地管理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并促进可持续发展计划。
包括地方政府、消防部门和警察部门在内的公共服务实体可以利用更好的通信并通过智能设备对其进行监控,从而加强交通、公共安全、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的用户友好性。此外,根据Aberdeen Strategy and Research,领先企业投资于物联网和连接技术, 实施5G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增加20%。
此外,5G 还可以帮助开发新产品和服务,造福城市居民。例如,它可以支持控制和优化能源消耗的智能家居和建筑的发展。5G还可以推动尖端交通服务的发展,例如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这些服务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城市交通。
除了为城市居民带来好处外,5G还可以帮助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情况时更具弹性,从而显着提高急救人员的效率。同样,根据Aberdeen Strategy and Research, 60%的公共部门实体通过更快的网络连接技术见证了更好的安全成果。
例如,支持5G的传感器可以监控基础设施并检测故障和其他异常操作,从而通过卓越的态势感知进行早期检测和修复。5G还可以支持实时通信和协调系统,让城市官员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虽然公共部门实体无法自行轻松开发和实施此类尖端技术,但通过与致力于5G技术的专门服务提供商合作,可以更快地部署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实施 5G 的挑战
5G 网络基础设施挑战资料来源:Aberdeen Strategy & Research
尽管具有潜在优势,但在城市地区部署 5G 技术仍面临重大挑战。最关键的挑战之一是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安装新的基站和光缆。
目前,拥有5G覆盖的区域仍然很少见。支持5G的设备也很少见。总体而言,推出速度相对较慢。5G网络的很大一部分具有非常复杂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要求。城市管理者需要大量帮助来雇用足够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处理此类基础设施,这使得断开连接的系统和工具的存在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必须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以确保支持5G的设备收集和传输的数据有足够的保障。恶意行为者可能会在保护措施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利用向5G的过渡。
物联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云服务提供商在足够的保护下将更快崛起。
总之,5G将在城市发展运营中发挥关键作用。利用先进的技术能力,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可以提取和分析基础设施和城市生活方式不同方面的数据,并相应地构建新的服务和产品。但是,需要解决安全和隐私问题以及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才能为社区提供全面的利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UALink联盟即将发布UALink 1.0标准,挑战英伟达NVLink迈出重要一步
- TM Forum与华为等联合发布《自智网络等级测评白皮书》,首批认证证书颁布
- 挖金子和卖铲子:5G+工业互联网如何“智造翘楚”?
- Omdia观察:2024年全球电信IT市场预计增长2.5%
- 日本宣布开发出通用型光量子计算机
- 长飞光纤拟4.49亿元收购两家激光公司
- 智慧工厂+智慧文旅 中国移动为辽宁本溪数字化转型注智赋能
- 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AI政策和监管将发生哪些变化?
- 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AI政策和监管将发生哪些变化?
- 英国电信海外业务收入下滑 未来五年还将裁员2.8-4.3万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