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消息(九九)在日前举行的“春生万物,共创共享”5GtoB生态峰会上,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余承志表示,做大生态是实现5GtoB规模发展的关键。“没有生态就没有规模,我们要以‘网络+平台+生态’模式,向上使能场景应用,向下连接多元硬件。”
会上,余承志介绍了5GtoB的新趋势、自己的新思考,以及中移物联网“4331”全产业链布局。
新趋势
从产业阶段来看,移动互联网进入“物超人”时代。工信部数据显示,去年底,我国物连接达到18.45亿,超过人连接的1.61亿,“物超人”标志着我们正从4G万物互联的时代走向5G万物智联的时代。
从产业方向来看,5G时代,应用正从消费型向产业型转移,催化关键垂直领域市场率先爆发。4G时代,运营商主要服务企业信息化,5G时代主要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深耕率先爆发的垂直行业是价值突破的关键,余承志强调,作为运营商,一要重视“核心能力+行业场景+运营交付”。
从数据要素来看,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更加凸显其生产要素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连接规模的量变带来数据价值的质变。”基于大平台海量数据,沉淀数据模型,融入AI算法,“以数据为基,建模为体、仿真为用”推动价值变现。
从平台底座来看,行业PaaS化底座是实现上下拓展生长空间的关键。行业PaaS化底座是解决“绝对定制化与绝对通用化”矛盾的中间道路,要处理好规模化和定制化的关系。
从产品运营来看,运营为王是价值经营的底层逻辑。5GtoB上半场是场景研发,下半场是持续运营。中国移动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通过持续运营为企业降本增效,真正实现5G的价值。
从生态建设来看,做大生态是实现5GtoB规模发展的关键。“没有生态就没有规模,我们要以‘网络+平台+生态’模式,向上使能场景应用,向下连接多元硬件。”余承志说。
新思考
余承志指出,面向行业的5G专网带来四个转变,推动造业四个转型;三年实践让5G逐步融入行业,也面临四个典型挑战,驱动四个变化。
四个转变是指,当前5G专网正从“普通公众的网”向“工业生产的网”转变,从“数据出厂的网”向“数据本地的网”转变,从“固定模式的网”向“柔性定制的网”转变,从“尽力而为的网”向“可靠确定的网”转变。
四个转型是指,通过5G的数字化软件能力使制造业从物理工厂向数字化工厂转型,通过5G的远程化控制能力使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无人化、少人化转型,通过5G的灵活化组网能力使制造业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类、柔性制造转型,通过5G的智能化运维能力使制造业从产品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5G融入行业的四个挑战是,终端硬件成本高、品类少;算力存在孤岛,产线协同效率低;工业组网复杂,管理难度大;产业需求多样,5G网络能力需要行业化。上述挑战驱动四个变化:更低成本、更加智能、更加融合和更加适配。
新体系
余承志介绍,中国移动围绕“连接+算力+能力”,以连接规模为基础,向下延伸卡位入口,向上延伸拓展平台和应用,向外延伸建立产业生态,实现“4331”物联网全产业链布局。
首先是“4”个入口,布局芯片、操作系统、模组和物联网硬件;第一个“3”是三大平台:OneLink(连接管理)、OneeNET(应用使能)、OneCyber(5G+数智底座);另外一个“3”是三个应用领域:视频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最后的“1”是一个IoT应用商城。“整体来讲,我们的体系就是入口做卡位、网络做精品、平台做头部、应用做深耕、生态做闭环,当然最关键的是生态合作。”余承志说。
中国移动发挥运营商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包含感知层、连接层、算力层、运营层、数据层的5G专网OneCyber产品体系,努力成为5G+行业的数智底座,联合生态合作伙伴,满足行业典型场景的共性需求,实观向下赋能设备、向上赋能应用。
特别是在丰富硬件产品体系方面,联合生态合作伙伴,构建与行业应用 融合的5G硬件产品体系,实现5G到现场、到网关、到设备, 融入行业应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GTI 5G-A×AI融通发展项目 “智网慧城”计划全球招募正式启动
- 华为提出“四新”战略,助力运营商实现数智时代商业成功
- 华为王雷:星河AI网络全面商用,加速运营商新增长
- 华为提出构建以AI为中心的F5G-A全光网,助力运营商新增长
- 华为汪涛:AI加速超宽带产业创新,共赢商业新增长
- 移远通信:国内业务持续复苏 利润逐步修复
- 韩国《量子科技和量子产业促进法》正式生效
- 中国移动启动5G专网 定制产品短名单第一次增补采购:总预算13.5亿元
- 十二部门:探索核技术在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中的交叉应用
- 报告称2024Q3智能手机Top10:三星苹果前2,中国厂商占8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