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评论(安迪)再过几天就立春了,天气逐渐转暖,但智能手机行业仍然处于寒冬之中。
继全球市场2022全年出货量不足12亿部、出货量同比下降11%之后,从最新发布的中国市场数据来看,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更是跌至十年来新低。
无论是从市场大盘、厂商生存现状,还是创新节奏来看,智能手机行业可谓进入到了近十年最冷的冬天。那么,对于志在挑战三星、苹果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如何熬过这冰冷的行业寒冬呢?在笔者看来,中国手机厂商必须要多穿几件“棉袄”才行。
智能手机行业进入近十年最冷寒冬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降至12亿部以下。2022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全球市场TOP5厂商中,只有三星和苹果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增长。可见,除了三星和苹果日子过得还可以以外,国产手机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
而在中国市场,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仅2.87亿部,同比下降14%,是近十年来首度跌入3亿部以下,创十年来新低。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vivo、荣耀、苹果、OPPO、小米。国内市场TOP5厂商中,仅荣耀和苹果实现全年正增长。
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市场,都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厂商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主流手机厂商一直在艰难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生存。可以说,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到了近十年来最冷的寒冬。
四件“棉袄”助国产手机厂商熬过最冷冬天
对于崭新的2023年,虽然放开的防疫政策将为2023年的市场带来重大利好,但业内人士认为其对于经济和需求的刺激效果或将需要6-12个月逐渐体现,因此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手机市场的恢复仍需时日。
在笔者看来,在市场大盘恢复增长之前,手机行业仍将面临一段较长的寒冬。对于那些志在超越三星、苹果的国产手机厂商来看,未来必须更加务实,多准备几件“棉袄”过冬,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聚焦精品,缩短战线。在与国外巨头的较量中,国产手机厂商往往喜欢采用机海战术,但这样激进的策略却把战线拉得过长,会给研发带来额外压力,也不利于消费者对品牌形象和机型加深印象,尤其在市场大盘萎缩的情况下会增加风险,因此应聚焦打造精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体验。
二是务实运营,保证合理库存。虽然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已经结束,但是整体手机市场前景依然难言乐观,市场不大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反弹。过去一年,过高的库存水位一直是手机厂商们着手解决的棘手问题,合理的库存是厂商能否顺利过冬的关键。
三是坚定高端布局,追求高利润。随着市场饱和、换机周期加长、消费者要求提高,用户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越加旺盛。与低端走量相比,高端市场的丰厚利润才是国产手机厂商应该继续突围的方向,并优先考虑盈利状况来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例如,在行业整体创新速度放缓大背景下,处于高端市场的折叠屏产品成为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再创新高,出货超过110万台;2022年全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
四是降低成本,优化渠道布局。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与渠道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对其稳固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发达的线上渠道基础之上,近两年厂商也在加大扩展线下渠道。但在市场寒冬之际,厂商们也应该适当减缓线下渠道的扩张,追求更加稳健的渠道布局,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 PingCAP发布TiDB 8.5 LTS版本 顺应AI时代分布式数据库发展新趋势
- 当物联网遇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会发生什么?
- 2025年这些智能建筑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 为什么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将在2025年保持领先地位?
- 物联网:实现更安全、更智能的水利合规的关键
- 烽火通信发表2025年新年献词:向“新”发力,向世界一流进军
- 电信国际产品部王洪涛:中资IDC出海方兴未艾,全球化进程机遇与挑战并存
- Indosat携手中兴部署微波骨干技术 改善印尼数字体验
- Indosat携手中兴部署微波骨干技术 改善印尼数字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