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消息(南山)近日,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铋基拓扑绝缘体材料表现出特殊的量子行为,这通常只在极端的实验条件下,即高压和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才能看到。这一发现为高效量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例如基于自旋的高能效电子器件。
这一发现登上了《自然·材料》杂志的10月封面文章。
拓扑绝缘体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内部的电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导电,是绝缘体,但边缘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这意味着这些电子可导电。此外由于拓扑结构,沿边缘流动的电子不会受到缺陷或变形的阻碍,因此这种材料不仅有可能改进现有技术,还能通过探测量子电子特性,加深人们对物质本身的理解。
据了解,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用拓扑绝缘体来证明量子效应,但这项实验是首次在室温下观察到这些效应。通常,诱导和观察拓扑绝缘体中的量子态需要绝对零度左右的温度,这相当于零下459华氏度(或-273摄氏度)。
环境温度或高温会产生物理学家所说的“热噪声”,热噪声的定义是温度升高,原子开始剧烈振动。这种行为可以破坏脆弱的量子系统,从而使量子态崩溃。特别是在拓扑绝缘体中,这些更高的温度造成绝缘体表面上的电子侵入绝缘体的内部,并导致那里的电子也开始导电,从而稀释或破坏特殊的量子效应。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这些实验置于异常寒冷的温度下,通常在绝对零度或接近绝对零度。在这些难以置信的低温下,原子和亚原子粒子停止振动,因此更容易操纵。然而,对于许多应用来说,创建和维护超冷环境是不切实际的:它成本高,体积大,消耗大量能源。
领导这项研究的普林斯顿大学物理教授扎希德·哈桑团队制造出了一种由溴化铋制成的新型拓扑绝缘体,这是一种无机晶体化合物,有时用于水处理和化学分析。研究发现,这一拓扑绝缘体的绝缘带隙超过200毫电子伏,足以克服“热噪音”,也不会破坏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带反转拓扑。当通过亚原子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时,研究人员观察到清晰的量子自旋霍尔边缘态,这是只在拓扑系统内存在的重要量子特性之一。
扎希德·哈桑团队认为,这一突破将是对下一代量子技术产生特别影响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人员相信,这一新突破将加速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量子材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