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消息(九九)近期,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基于运营商结算业务场景打造的区块链公共网络“结算链”正式发布。结算链打破运营商之间的数据流通壁垒,实现各运营主体超级账本的跨链互通共享,确保数据交互的防篡改、可复现、可追溯,结算过程更加高效透明。
据介绍,结算链由中国移动(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研究院)和中国联通(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共同设计,使用各自区块链平台共同组网,双方各自提供记账和排序节点,对自身认可的结算账单签名和上链,并使用完全相同的智能合约进行结算处理,以实现公正、无差错、自动化的数据交互、稽核和结算。
5省份运营商网间业务结算,年节约人力成本千万元
跨网通信包含语音、短信、彩信三类业务,月均话单量高达几百亿条,在运营商间会产生复杂的网间互通结算行为。传统网间业务在结算过程中,先由各自的生产系统计费生成结算报告,再由各省业务人员线下交换结算报表,完成对账、调账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整个过程人工干预环节较多,数据被泄露、被篡改的风险很大,并且人工对账成本较高,对账结算周期冗长,急需一种能够保证数据安全、降低信任成本、方便追溯审计的新模式来解决这些痛点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防篡改、多方参与的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一直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自主研发,并打造了各自的区块链品牌“中移链”和“联通链”。结算链以“中移链”和“联通链”为基础,实现跨云组网,消解了数据泄露、篡改和争议的风险,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和加解密一致性。
当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成功利用结算链实现在广东、辽宁、宁夏、河南、河北5省份运营商网间业务结算出账。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将原有的人工作业转换为“结算链”智能合约链上自动处理,替换了原有人工对账流程,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构建了出账-对账-调账-结算一体化智能运营模式,预计业务耗时平均减少60%,每年节约人力运营成本数千万元。
业务、技术、安全优势明显:公平对等、公开透明、可信可控
据了解,结算链是通信行业内首个跨运营商的大规模区块链基础设施,具有公平对等、公开透明、可信可控等技术、业务和安全方面的优势,并拥有两大央企做为信用背书。
业务方面,实现跨运营商各省数据端到端闭环管控,实现省与省之间数据隔离,全过程作业实时留痕,交易数据版本实时留存、追溯、复现和防篡改,省公司生产数据加密上链与背对背自动化对账,业务交易状态实时追踪。同时基于业务特点开展性能优化,优化业务流程、数据存储方式、验证机制,以满足峰值业务量要求,采用高可靠集群、数据同步等机制,确保符合电信业务的高可用性。
技术方面,双方底层采用各自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引擎,排序节点和记账节点分别部署在移动磐基云和联通云,各节点之间采用p2p协议进行通信,无中心化节点,任何一个节点离线不会影响区块链网络运行;平台去中心化,双方基于中移链和联通链共同管理结算链网络,公平对等;智能合约同样采用去中心化方式执行,由客户端发起交易提案,连接背书节点交易预执行,通过共识算法排序后同步给记账节点分布式记账;各节点之间采用PKI证书认证体系保证身份互信,没有证书的节点无法加入区块链网络,数据采用加密方式传输,同时进行数据验签,保证数据可信防篡改。
安全方面,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的要求,对引擎的密码算法模块进行国产密码替换,消除密码算法层面的潜在安全风险,满足重点行业的安全合规要求。同时遵从联盟区块链的设计原则,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双方分别采用各自的软件平台、智能合约、业务逻辑构建,真正实现去中心化组网,确保链上数据公开透明、结算结果可信可控可验。这与目前大部分应用场景中多方使用同一个区块链平台、同一套智能合约的所谓“去中心化”组网方式有本质不同,体现了联盟区块链的价值。
网间结算仅是第一步,后续将扩展至更多行业,更多场景
从目前运行成效看来,结算链切实推动了传统的清结算业务运营模式变革,解决了原有网间结算业务模式中的痛点问题。下一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将在31省公司全面实现业务接入,同时还将邀请中国电信、中国广电等主力运营商共同建设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全国范围应用。
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而言,可以作为组织方接入到结算链网络,经已有参与方同意后,在自己的私有云环境部署排序节点和记账节点,结算链从而拥有四个联盟参与方,并且这四个参与者之间关系公平对等。
据介绍,网间结算业务对结算链而言仅仅是第一步,后续将会逐步应用于5G异网漫游、车联网漫游、携号转网,为运营商寻找更多的业务合作机会。
此外,结算链还可以广泛应用到传统结算行业,改善不同实体间结算速度慢、人工环节繁琐、差异风险高、数据安全性低等问题,通过将结算和对账信息加密上链,采用“智能合约”替换参与结算方原有的人工对账流程,使交易过程实时留痕并可追溯,确保结算过程的透明化,减少结算争议,提升结算的安全性与可信度,实现业务数字化转型。
展望未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方面表示,结算链将致力于成为贯通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桥梁,逐步打通多运营商、多行业、多场景,形成数字化运营新生态。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爱立信倪子铭:先发市场5G部署基本成型 5G-A演进动能依然强劲
- 加速迈向万兆时代:聚焦5G-A商业成功正当时
- 智赋“中国方案”,酿造“世界味道” ——中企通信助力华润啤酒数字化转型之路行稳致远
- 年度营收将超400亿:超聚变瞄准“城企数智”新机遇
- 专访亨鑫科技宋海燕:“绿色”和“智慧”指引,推动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
- 中国移动云化语音网络新通话新建设备集采:4家中标,华为呈最大赢家
- “连接+算力”构筑数智底座:探访中兴通讯2024年PT展之旅
-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六不原则”打造安全可信的算力网络新业态
- 中国移动5G消息系统三期工程设备第一批集采:中兴、华为两家分食
- 上海万兆光网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10G PON以上端口占比近99%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