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专稿(艾斯)不可否认,自5G在全球商用以来,该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以往任何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218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商用5G服务。最新《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预测,全球5G用户数将在2022年底前突破10亿里程碑,比4G提前两年达到这一目标。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行业在落地富有吸引力的5G业务用例方面,仍处于努力探索的状态。而近日由GSMA、香港科技园公司和德国电信合作成立的5G IN数字生态创新中心,为5G技术释放其潜力,并帮助千行百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国际性交流碰撞平台。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在接受C114独家采访时向我们表示:“5G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赋能技术,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宏观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与3G、4G相比,5G具有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它比以往更需要观念与技术的创新。GSMA之所以成立这一5G IN数字生态创新中心,就是为了携手全行业一起把5G做到最好,将其潜力全部发挥出来。”
图: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女士。
诞生于5G IN,延续于创新
事实上,这一最新的创新中心源于GSMA在2019年联合包括中国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等12家企业在中国发起成立的5G创新与投资平台(简称“5G IN”),该平台重点关注10个领域,包括AI、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网络技术、安全、终端与应用等方面,希望聚力产业资源,发挥资本的力量,推动5G创新。自成立至今,5G IN已经汇聚了超过200家创新企业。斯寒特别介绍到,在5G IN项目发展的基础之上,上个月GSMA创立了5G IN创新会员,作为GSMA会员体系里首次针对创新企业的会员类别。目前多家企业已加入,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通信芯片、XR、云活动、脑科学数字疗法等发展势头迅猛的赛道。
随着5G IN在中国成功起步以及5G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商用,GSMA在2021年将5G IN列为Global Foundry项目。今年3月,GSMA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和德国电信签署了MoU。而随着7月末5G IN数字生态创新中心的启动,GSMA希望能够从三个方面为整个行业贡献力量:
首先是整合政府、企业和行业生态多维度的资源,为创新企业创造一个包容和资源丰富的创新环境,吸引先进的思想和人才;同时,利用GSMA深厚的产业资源和国际平台,通过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支持,来催生新的产业模式。推动5G以及相关联的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使5G及相关新技术成为推动社会与经济新增长的重要引擎;此外,5G IN数字生态创新中心落地香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希望推动中国的产业创新和实践能够更开放、更顺畅地与世界同行接轨,为世界5G的发展带来启迪, 同时也为全球创新创业者提供与中国同行交流的平台。
图:5G IN数字生态创新中心启动仪式现场。
之所以选择将这一创新中心落地香港、并选择德国电信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香港不仅汇聚了丰富的供应链,领先的创新企业,更具备完善的国际化金融和投资环境。”但是,斯寒强调,该创新中心不仅仅局限于香港和大湾区,而是会通过GSMA会员以及合作伙伴的资源,在不同的区域提供多样化的设施与服务。另外,“德国电信作为老牌移动运营商,正致力于从传统电信公司转变成提供领先电信服务的全球软件公司。这种底层思维的转变推动了德国电信更加积极地去拥抱创新者,并通过与创新生态的合作来打造从硬件到软件的新服务。这点与5G IN的目标和愿景非常契合。”她补充说。
中国5G实践全球领先
C114注意到,GSMA已经连续三年发布了《中国5G垂直行业应用案例》系列报告,今年的报告介绍了中国市场由运营商和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各行业应用中的16个5G应用案例。从建好网络到用好网络,中国5G发展的全球领先性也从侧面得以印证。
斯寒在采访中也表达了对中国5G实践成为全球市场标杆的肯定。“中国市场的5G发展处于全球领先梯队,布网规模和用户数都排名第一。5G商用三年多以来,中国市场的5G行业应用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成熟,并从实验和试点走向走向大规模商用和规模化复制,在智慧矿山、智能制造、5G城市、智慧电力、智慧港口、智慧医院等行业深化合作,继续推动了规模拓展,呈现了几百个标杆项目。更令人鼓舞的一个变化是:行业用户开始更多地主动寻求5G应用的合作,能更好地推动5G在行业里的深入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GSMA大中华区宣布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13家合作伙伴成立5G City特别工作组,共同推动5G在城市治理中交通运输、应急公安、生态环境、民生服务和数字政府五大领域的应用,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宜居的5G City。
那么,在中国大陆这样一个5G发展全球最活跃的市场,GSMA是否有计划创建类似上述的5G创新中心呢?在回答我们这一提问时,斯寒肯定了其中的可能性。
她表示,“5G IN从中国发起正是借鉴中国好的发展经验,通过GSMA的国际平台,来为全球5G的健康发展贡献好的思路和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GSMA也会将国际上好的经验传递到中国,助力中国创新产业的下一步更开放的发展。我们去年也与深圳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希望发挥深港和大湾区的区域资源和优势,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为创新生态提供一个独特的增长环境和向国际发展的机会。”
“后5G”时代应注重共赢与创新
纵然5G已经在中国以及全球市场取得了如此多的非凡成就,但距离“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这一目标,可能仍旧任重道远。斯寒对此坦言道,眼下全球不同地区的网络技术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未来整个移动产业还需致力于缩小使用鸿沟,让更多人真真切切的体验到移动技术带来的帮助。同时,随着4G增长已经触顶,今后几年将会迎来越来越多4G用户转向5G的机遇窗口,GSMA预测,2024-2025年将是5G用户数量超越4G的关键时间点。
“在5G进入成熟发展期的节点,产业已经开始更加关注前沿科技,例如在元宇宙和行业应用中如何通过更紧密地与其他前沿科技结合。例如,通过云、算力、图像处理能力、AI、XR、区块链和NFT等的结合来打造新的创新服务,让连接产生更大的价值,并让客户更有粘性,同时还应该更加推动跨行业的多方联合创新来突破行业的思维定式。”斯寒指出,5G时代有望催生出很多新业态以及新的更具颠覆式的创新。
面对即将到来的“后5G”时代,斯寒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合作共赢与联合创新这两个方面。
首先,移动产业再也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行业,特别是进入5G时代后,与行业的合作里贯穿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任何单方向的买与卖都已经证明是难以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价值空间。需要继续加强相互的合作共赢,多合作、广合作,深入行业去了解切实的痛点,并联合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来打造新的解决方案,让5G不仅仅是一个服务,而是作为关键的一环紧密地结合进入行业的流程和发展路线当中去。隔行如隔山,这并不容易,但是需要去突破。
此外,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加上需求的多元化,促使我们需要扩大产业的边界,去联合其他科技板块的新朋友一起来把各自的技术结合融合起来,并推动融合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可能会模糊传统的产业界限,但是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摈弃思维定式,能够以新的视角来打造新的创新。创新需要在更大更丰富的生态中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后5G时代会催生更多新业态,颠覆大家习以为常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以及商业模式。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韩强:韧性通信是预警发布的生命
- 中国移动基站前传设备集采:采购规模43.66万套,最高限价3.96亿元
- 报告:我国初步建立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
- 中国联通李福昌:“六位一体”推动5G-A从标准走向现实
- 沃达丰完成5G SA全德部署 覆盖90%人口
- 沃达丰完成5G SA全德部署 覆盖90%人口
- 英伟达挖角思科“顶级发明家”:能否开启第二台“印钞机”?
- 荣耀X60系列发布定档10月16日:首次搭载卫星通信,引领手机通信再造巅峰!
- GSMA智库:B2B服务将为运营商带来超4000亿美元机会
- GSMA智库:B2B服务将为运营商带来超4000亿美元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