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消息(南山)“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是全行业乃至全世界都在推动的大方向。通信业是能耗大户之一,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动降碳策略。在中国移动2022科技周暨移动信息产业链创新大会上,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副总工程师、绿色发展低碳研究主任卢春阳发表演讲,对通信业双碳标准体系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
通信行业双碳标准体系
卢春阳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涉及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多个领域。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传统能源领域已制定国家标准900余项,行业标准6100余项;在绿色、节能、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能效、能耗、温室气体等多个领域,已制定国家标准990余项,行业标准700余项,地方标准1900余项,团体标准200余项。
通信业而言,“十三五”期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根据工信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完成了《通信行业“十三五”节能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方案》,积极推进各类信息通信设备绿色设计、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通信电源和机房环境、无线通信基站机房节能量测试和评估方法、接入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等绿色制造、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大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推广促进,整体完成了既定目标。截止2022年2月,CCSA共有102项标准立项(其中国标27项、行标58项、团标17项)、76项标准发布(其中国标21项、行标38项、园标17项)发布。
卢春阳表示,CCSA 编写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涉及通信行业的部分,提出了通信行业碳达峰标准体系框架,规划了相关标准的研制方向,推进通信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发展。通信行业双碳标准体系框架图如下:
框架图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全覆盖,涵盖数据中心、节能、产品碳足迹等通信行业实现碳排放重点方向和领域全覆盖。其二是多维度,包括目标、核算和报告、评价、技术、管理服务的全流程维度;节能、低碳、环保、循环利用、ICT技术赋能的技术路径维度;针对通信制造/服务企业、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终端基础设施产品,不同对象的维度。其三是多层次,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
框架图发展思路解读
针对通信行业双碳标准体系框架图,卢春阳提出了六点解读。
一是基础通用:通信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定义、数据质量、标识标志、碳中和管理体系、报告声明与信息披露等。
二是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基站、数据中心、通信制造和服务企业温室气体总量核算标准。
三是产品碳足迹:通信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或部分生命周期内排放的、产品层面的温室气体总量核算标准,包括通信终端、网络以及基础设施等产品。
四是评价:通信行业评价评估标准。包括产品、企业、数据中心、机房、基站的碳排放限值要求,低碳评价、碳中和评价,以及ICT技术赋能等方面的相关标准。
五是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通信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技术和设备标准。包括低碳、环保以及循环利用等。在节能领域,重点制定降碳节能技术工艺设备标准;在低碳领域,重点制定低碳无碳原料使用和替代、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使用和替代标准;制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减污降碳协同、产业链协同等协同降碳技术标准。
六是管理服务:规范通信行业碳排放活动管理与相关低碳服务的标准。包括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体系要求和实施指南、碳排放信息披露,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碳资产管理等碳金融方面的标准。
通信行业双碳展望
双碳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大工程。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通信行业下一步将如何做?
卢春阳认为,通信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标准化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效能,支撑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首先,增加标准供给,发挥标准在推进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的引领规范作用,组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等,加快碳核算、低碳节能技术、设备和基站能效、低碳评价、碳管理,数字技术赋能碳减排等领域标准制定,满足技术进步和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
其次,强化标准宣传推广,依托一系列数宇化、绿色化主题的会议、论坛,对标准内容、要求、应用成效等进行宣贯。
最后,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依据我国标准发展的成熱度情况,适时将国内标准输出到国际标准组织,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恩智浦:底层处理与技术专长相组合,打造完整系统级解决方案
- 爱立信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收入超市场预期
- 杭州中移边缘算力主机代工生产服务(对外交付)集采:总预算9000万元
- 报告称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出货突破23万台
- 亨通光电:已布局前沿光纤
- 紫光国微:选举陈杰为董事长,马道杰转任副董事长
- 中国铁塔金毅:围绕“一体两翼”战略,深化“两先四绿”发展方向
- 时间定了!纯血鸿蒙发布会将于10月22日举办
- 中国移动产品体系解析:AI产品化与产品化AI“相向而行”
- 千家早报|腾讯与中国信通院签署人工智能业务合作协议 ;工信部: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2024年10月15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