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消息(南山)昨日“517”电信日,中国联通发布5G新通信产品,宣布中国联通基于全球最大5G共建共享商用网络,携手中国电信在全国125个城市正式开通5G VoNR(超高清音视频通话)服务。
通过将5G VoNR与AI、XR技术相结合,中国联通推出首批高清视频会议、5G视频名片、AI秘书、5G视频客服、AI语音识别、远程协作、屏幕共享和5G XR通话八大应用,为用户带来语音与视频一体、现实与虚拟互动、通信与AI融合的全新体验。
此前4月26日,中国联通宣布联合中国电信在深圳、杭州、郑州、天津等城市基于双方共建共享5G网络,率先实现5G新通信互联互通。也就是说,中国联通已经在5G网络层面为5G新通信做好了准备,本次发布意味着中国联通5G新通信开始面向用户提供各类创新应用。
通话是电信网络的基础应用,至今依然为运营商每年贡献数百亿元的营收,以中国联通为例,2021年语音通话业务收入达到345.8亿元。同时,通话由于功能较为单一,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往往容易被用户忽视。5G新通信,如何让用户感受到通话的新功能、新魅力?
5G新通信条件成熟
中国联通推出5G新通信的大背景,是运营商全行业都面临的严峻挑战:语音业务受到OTT的强烈冲击。OTT利用运营商的优质通信网络,正在抢走传统语音业务的市场份额。
5G新通信的价值,在于大幅提升传统通话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从而通过构建音视频服务生态,为运营商带来收益。中国联通选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推出5G新通信,原因在于产业链各项条件均已成熟,5G新通信一经推出,竞争力十分明显。
首先,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共建共享69万个5G基站,预计到2022年底,可用5G基站数量将超过99万站,基本完成全国5G网络覆盖。与此同时,中国联通积极推动全行业跨运营商间异网漫游,进一步扩大用户的5G网络使用范围,5G新通信依托5G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三大特性,具备坚实的网络基础。
其次,主流5G芯片厂商和重点5G手机厂商均支持中国联通5G新通信。到目前为止,包括vivo、荣耀、OPPO、华为、三星、小米等手机品牌的多款机型均已支持5G新通信。
最后,产业链给了强力支持。例如将AI语音技术与中国联通的优质5G网络结合,催生了多个新通信服务,大大提升了5G新通信对企业客户、对用户的吸引力。
典型创新应用解析
可以看到,本次中国联通推出的5G新通信八大创新应用,一类是传统通话的超清视频和AI语音强化,如5G XR通话、AI语音识别、AI秘书;一部分是B2C服务创新,如5G视频名片、5G视频客服;还有一类是赋能线上办公的新应用,如5G高清视频会议、屏幕共享、远程协作。上述创新应用,大大丰富了通话的内涵。
以5G XR通话为例,在视频通话中还可以实现实时语音及图像识别,可叠加虚拟形象+AR特效,提升了通话的娱乐功能。AI语音识别能够在通话中智能识别语音流,实时进行多语种、方言的转写、互译、同声传译等功能,可显著提升沟通效率,有效解决沟通障碍。
再如5G视频客服,作为典型的B2C应用,相较于传统语音客服线上排队时间长、语音菜单播报易混淆、服务体验差等缺陷,5G视频热线拨通后,菜单一目了然,可通过观看菜单选项选择对应的服务操作,轻松搞定业务办理需求。同时5G视频热线支持人工智能对话,可高效传达业务,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用户体验。
针对新形势下远程办公的兴起,中国联通推出了5G高清视频会议,能实现3方及以上同时进行稳定、安全的高清视频会议通话,可覆盖家庭群聊、商务会议等高频通话场景。发起人召集会议,多方用户接入,无需安装客户端;会议过程中支持实时字幕展示、显示实时定位,会议结束后还支持5G消息推送。
可见相比传统语音,5G新通信的功能大大强化和丰富,用户体验肉眼可见地提升。用中国联通的话说,5G新通信“新”在技术,“新”在体验,“新”在服务。中国联通拥有3亿移动用户,加上其他运营商对5G新通信的支持,5G新通信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LG电子加速进军5G专网市场 强调B2B业务协同效应
- LG电子加速进军5G专网市场 强调B2B业务协同效应
- 中国移动硬件防火墙产品集采:总预算超3.2亿元
- 亚信安全完成收购亚信科技股权 持股占比29.9%
- UALink联盟即将发布UALink 1.0标准,挑战英伟达NVLink迈出重要一步
- 中国铁塔携手浪潮云海:分布式资源池擦亮创新底色
- 真我GT7 Pro正式开售,骁龙8至尊版+潜望长焦3599元起
- TM Forum与华为等联合发布《自智网络等级测评白皮书》,首批认证证书颁布
- 挖金子和卖铲子:5G+工业互联网如何“智造翘楚”?
- Omdia观察:2024年全球电信IT市场预计增长2.5%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