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消息(九九)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今天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作为信息服务领域央企,中国移动全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全面落实国家战略,建设“信息高速”、运营“信息高铁”,助力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一是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社会信息“大动脉”。中国移动开通5G基站超过85万个,千兆光纤覆盖超过1亿户,实现超高速网络入户到家。不断夯实算力网络基础,数据中心机架超过115万架。
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勇当科技创新“主力军”。中国移动完善“一体四环”研发布局,近五年研发投入年均增幅接近50%。全集团技术类人员已超16万人,实现了2.6G、4.9G中频段端到端产业成熟和国际化应用。累计牵头5G国际标准项目156个、申请5G专利3600多件,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
三是增强信息服务供给,争做转型升级“赋能者”。中国移动持续推进网络降费,有效降低了社会运行总成本。落地5G行业商用案例超过8600个,推出移动云产品超过230款,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品质特色业务,移动认证、咪咕快游、家庭安防、物联网连接数等已跻身行业头部阵营。
四是传承红色通信基因,站稳为民服务“落脚点”。中国移动打造“心级服务”品牌,爱心套餐、助老课堂、优先通道、尊享专线、防诈防扰等适老服务受到广泛欢迎。全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速响应重点抗疫场所网络建设和通信保障,全程守护健康码、行程码等防疫系统正常运转,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主动为国家担当、为社会尽责、为人民服务。
赵大春指出,下阶段,中国移动将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扎实落实工信部有关工作安排,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央企“三个责任”,全面实施“5G+计划”,加快构筑“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数字技术融入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服务百姓大众。
一是脚踏实地服务实体经济,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中国移动将继续夯实新基建,以“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为方向,推动5G发展加速提效,确保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开通5G基站超过百万个,年底实现全国市县城区、乡镇的5G连续覆盖,重点区域、发达农村、重要场所的有效覆盖。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完善“4+3+X”数据中心布局,建设算力网络,加快提供算力泛在、算力共生的一体化社会级算力服务。建设运营业界标杆级智慧中台,促进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持续融入新要素,深化自主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借助“联创+”平台,瞄准6G、量子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深化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助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不断激发新动能,落实5G应用“扬帆”行动,构建“专网+平台+应用+终端”的能力体系,规模推广智慧工厂、智慧冶金、智慧矿山、智慧电力等行业应用,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插上数智化翅膀。
二是用心用情服务百姓民生,让亿万人民在共享数字技术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移动将加快升级“一站式”服务能力,推广5G新通话、5G消息、视频彩铃、咪咕视频、云XR等多彩应用,让10亿个人客户畅享数字美好生活。持续打造“全千兆+云生活”服务体系,推广全屋智能、健康养老、在线教育、智慧社区等特色应用,为2亿多家庭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全心助力各类政企客户协同发展,特别是立足疫情实际,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台专属惠企方案和纾困举措,努力服务好1900万各类市场主体。同时,深入挖掘老年客户差异化需求,加大银发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入大屏、手势、语音等智能化操作方式,让老年朋友“敢触网、善用网”。全面升级适老化举措,发布实施“四个一”银色守护计划,包括一张孝心卡、一套适老服务、一万场公益讲座、一万个孝心礼包,帮助老年朋友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
三是履责担当服务社会转型,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中国移动将持续助力数字社会健康发展,聚焦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全国统一的政务移动专网和政务服务公共入口,助力提升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让城市更聪明、让生活更便捷。接续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数智乡村振兴计划”,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深化推进节能减碳,实施C²三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在推动自身低碳发展的同时,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持续筑牢安全屏障,发挥自身网络、技术、数据和资源优势,确保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赵大春表示,5G融百业,数智惠万家。中国移动将在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共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