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消息(九九)随着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相关应用开始遍地开花,深入到千行百业。按照移动通信产业“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节奏,全球业界已开启对下一代移动通信(6G)的探索研究。
日前,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全球6G技术大会”,旨在搭建全球科技合作平台与协同创新桥梁,形成推进6G研发的相关建议,致力推动培育全球一致的6G理念,合力营造全球6G发展良好环境,为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6G标准和信息通信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首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主持的“6G愿景与技术需求”论坛上,来自产学研用各界的学者、专家共话6G将如何改变世界。
超越通信:内生智能与安全,外拓感知与体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改变世界。“6G将走向人机物灵充分联结、虚实结合、智慧涌现的泛在至简网络。”其中的“灵”是指灵境网,即中国版元宇宙。6G和至简无线网络将有力支持数字孪生,数字孪生也将进一步为至简网络演进提供持续的自主内生优化。
东南大学教授许威认为,未来的6G技术发展趋势,是在更多的频段、更宽的带宽以及更深的维度进行更广泛的覆盖,最终实现速率更快、传输更稳定,以及更双碳化、更智能化的智能网络的融合体。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绿色通信研究中心主任崔春风强调了6G“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美好愿景。他指出,6G的典型用例包括全息交互、数字孪生人、通感互联、智能交通、智慧生产以及元宇宙等,这些用例对6G网络提出更高要求:一是极致的能力,二是软件定义的分布式网络,三是全域覆盖,四是智慧泛在,五是内生安全。“对运营商而言,我们希望实现数字孪生运营、零触碰、自动化运维的网络,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且能够‘自生自灭自演进’。”
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王庆扬表示,将来的IMT2030是内生智能与安全、外拓感知与体验,构建人、机、物智慧互联的新型系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引擎。因此6G技术的创新发展,应该以绿色节能为基本原则,提升系统的能量效率,实施生态运营;与此同时,还要考虑6G技术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各行业深化数字化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改变世界:万物智联,数字孪生
华为无线技术实验室技术专家王俊表示,6G将进一步发展超越通信的能力,在5G三大应用场景基础上,扩展人工智能和通信感知两大应用场景。对于6G如何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王俊介绍: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是典型的下行通道,将 学习、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AI能力,通过AR/VR等沉浸式体验传递给用户;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是典型的上升通道,主要应用全场景感知和面向机器学习的大数据采集,增强数字世界中大模型的完善程度和能力,在此过程中6G将融合连接、感知和AI能力,成为关键的桥梁。
中兴通讯无线技术高级专家孙波认为,6G将提供全服务能力,包括超高性能、服务感知、智能交互、敏捷自动化以及全球覆盖等,从而构建起一个智能连接万物的网络。历经5G到Advanced再到6G的逐步演进,移动通信将不断提升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从而提升内生AI、内生感知、内容安全等服务,同时也会提供更好的能耗效率,超越目前的ICT系统部署和应用界限,为更多的市场和垂直领域提供服务。
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指出,如何界定6G技术和5G技术的范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大多数正在讨论的一些6G技术,在5G中也在被讨论,比如人工智能、大规模天线、向高频谱的拓展、毫米波等。至于什么样的技术要留到6G发展,什么样的技术需要在5G阶段发展,从高通的角度来说,只要是现在能够在5G范围内应用到的技术,就会持续在5G Advanced中推进,并从目前的实验和应用中总结经验,为6G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指导性意义。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表示,vivo将6G需求定义为“3+3+N”,即“3项关键使能、3种终端、N类IoT”。其中“3项关键使能”包括融合计算的服务能力、强感知和强交互能力、以及超强的通信系统;“3种终端”为XR、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手机;“N类IoT”则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是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数字化所有”。
三星电子高级总监孙程君表示,6G时代,连接机器的数量会越来越多,预计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60倍。机器相对人类有更高的分辨率,所以对数据的传输速率有更高需求。因而三星的6G愿景是为人类和机器提供更高阶的连接体验,包括身临其境的XR服务,以及高保真和数字孪生服务。
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王志勤指出,产学研用各界都在不断细化各个维度来定义6G,同时也在积极寻找能够支撑6G发展的关键潜在技术。当前“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6G愿景基本已经形成行业共识,其在传统的连接指标基础上,更加侧重于智能、感知技术。此外,绿色、节能、可信、安全,以及算力和存储等也都是业界共同关注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