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消息(乐思)近日,三大运营商披露了2月份运营数据公告。对比往年的数据来看,二月份历来是运营商用户发展较差的一个月。这一点在中国移动的数据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上个月,中国移动有线宽带用户增速放缓,移动客户减少,但是好在5G套餐用户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月份增量超过2400万。
2月份运营商的数据报告最大的亮点是中国联通,作为三大运营商当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中国联通打破上市20年来传统,首次系统优化月度自愿信息披露指标。
中国联通优化之后的数据,只剩下5G套餐用户这一指标能和其他两家运营商做对比。中国联通此举意在创新,又能避其锋芒,跳出运营商之间的“内卷”,摆脱以往在各个维度上被碾压的命运,转向更有竞争力的维度与其他两家运营商在资本市场上持续抗衡。
月度数据公布
根据中国移动公布2022年2月客户数据公告,移动业务方面,客户总数累计到达9.61亿户,本月净增数为-62.9万户,本年累计净增数386.8万户;5G套餐用户数累计到达4.25亿户。有线宽带业务方面,客户总数累计到达2.46亿户,本月净增数171.3万户,本年累计净增数555.4万户。
2月份,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数呈现负增长,有线宽带用户数增速放缓。5G套餐用户持续保持大增,是数月以来三大运营商中增量和增幅最大的。
中国电信的报告称,当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净增89万户,移动用户数累计3.7639亿户。其中,5G套餐用户净增608万户,5G套餐用户数累计2.0214亿户。有线宽带业务方面,当月中国电信有线宽带用户数净增60万户,有线宽带累计用户数1.7185亿户。
根据报告,中国电信的整体数据相比上月增速放缓,而移动用户已经连续24个月实现正增长,5G套餐用户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近54%,可以说是三大运营商当中发展最为稳当和均衡的公司。
根据中国联通公布2022年2月份运营数据公告,截至2022年2月份“大联接”用户累计到达数7.72亿户,5G套餐用户累计到达数1.65亿户,物联网终端连接累计到达数3.08亿户。5G行业虚拟专网服务客户数1238个;当月智慧客服客户问题解决率97.4%;当月智慧客服智能服务占比72.1%。授权专利本年累计数量263件。
由于中国联通换了新玩法,如今只有在5G套餐用户的维度上能和其他两家运营商做对比,相比上月,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只新增500万,远不及中国移动,相比1月份增量也有所下滑。
中国联通优化月度披露指标
自1997年中国电信在香港上市以来,陆续上市的三大运营商按照国际规则,自愿性披露月度个人用户数据,已有二十五年之久。
中国联通宣布自2月起将不再按月披露用户净增数,转而在“泛在智联”“创新应用”“智慧服务”“科技创新”等多个关键领域加大透明度,努力将月度自愿信息披露向更聚焦公司战略引领、更尊重行业规律、更符合市场关切、更有利于提升投资者价值的方向转变。
据中国联通介绍,“大联接”用户累计到达数=移动出账用户累计到达数+固网宽带用户累计到达数+固网本地电话用户累计到达数+物联网终端连接累计到达数+组网专线用户累计到达数。
5G行业虚拟专网是指基于5G公网向行业用户提供的能满足其业务及安全需求的高质量专用虚拟网络,是为行业用户提供差异化、可部分自主运营等网络服务的核心载体。5G行业虚拟专网作为政府部门《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重要指标,已成为垂直行业推动 5G 创新应用、拓展生产效能、提速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智慧客服客户问题解决率=评价解决满意量/服务后评价量*100%;智慧客服智能服务占比=智能服务解决量/服务总量。
中国联通新举动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传统月度数据中的“移动出账用户、固网宽带用户、固网本地电话用户”隐于幕后,新增加了“大联接用户累计到达数“,其中“物联网终端连接累计到达数”单独成列,原“5G套餐用户累计达到数”继续保留。
中国联通此举会不会带动其它两家运营商也进行改革举措还未可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对于运营商而言,在国内自由且公平的竞争市场格局下,优质的网络和服务永远是其持续向好发展的底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GTI 5G-A×AI融通发展项目 “智网慧城”计划全球招募正式启动
- 华为提出“四新”战略,助力运营商实现数智时代商业成功
- 华为王雷:星河AI网络全面商用,加速运营商新增长
- 华为提出构建以AI为中心的F5G-A全光网,助力运营商新增长
- 华为汪涛:AI加速超宽带产业创新,共赢商业新增长
- 移远通信:国内业务持续复苏 利润逐步修复
- 韩国《量子科技和量子产业促进法》正式生效
- 中国移动启动5G专网 定制产品短名单第一次增补采购:总预算13.5亿元
- 十二部门:探索核技术在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中的交叉应用
- 报告称2024Q3智能手机Top10:三星苹果前2,中国厂商占8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