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文)在2月27日,MWC2022期间举办的“巴塞罗那·点亮未来”——华为Day0论坛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带来了以“引领5G发展,共筑数智未来”为题的演讲。
李慧镝表示,在5G方面,中国移动提供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连接服务”,打造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5G精品网络。当前5G套餐用户数已超3.8亿,5G终端用户数接近3亿。算力网络方面,中国移动规划布局“4+3+X”数据中心,逐步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智慧中台方面,中国移动提供统一封装、灵活调用的“能力服务”,全网累计107个AI能力上中台,日均调用超过60亿次,实现社会价值、用户价值、企业价值共同提升。
以下为演讲全文:
引领5G发展 共筑数智未来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一堂,围绕“5G点亮未来”这一主题,共同探讨5G商业发展之路,分享中国移动5G商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正在加速。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三个“新”,即新基建、新要素、新动能。一是“新基建”,以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基建,拉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新要素”,技术、数据构成经济发展的新要素,将实现对传统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推动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指数级增长的大周期。三是“新动能”,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20万亿元,数字经济的蓝海大有可为!
中国移动以“力量大厦”为“新战略”,以数字经济为“新赛道”,以立足全球领先的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为“新定位”,系统构建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5G方面,提供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连接服务”,打造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5G精品网络。当前5G套餐用户数已超3.8亿,5G终端用户数接近3亿。算力网络方面,规划布局“4+3+X”数据中心,逐步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智慧中台方面,提供统一封装、灵活调用的“能力服务”,全网累计107个AI能力上中台,日均调用超过60亿次,实现社会价值、用户价值、企业价值共同提升。
面向数字经济和5G商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移动扎实推进5G部署,构建品质一流的5G网络。一是5G网络规模最大。累计建设5G基站超70万,占全球5G基站比例约30%,2.6GHz基站约50万站,700MHz基站约20万站;实现全国100%市县城区及重点乡镇农村覆盖,5G网络覆盖10亿人口,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5G运营商。到今年年底,我们的5G基站数将超过100万站。二是5G网络能力领先。创新技术方面,广泛使用Massive MIMO、上行增强、载波聚合等技术,实现峰值下行速率3Gbps以上,上行速率1Gbps以上;同时加速推进高精度定位、轻量版NR等R17关键技术试点应用,引领5G网络技术持续演进;用户感知方面,全力优化5G网络,平均下载速率约800Mbps。全面做好VoNR正式商用准备,重点开展网络与终端协同优化,年内力争VoNR呼叫时延达到2.5秒以内,同时充分利用VoNR网络能力,进一步提升视频通话、视频彩铃等业务感知;绿色节能方面,100%小区开启智能节电技术,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组网架构方面,70%的站点采用先进的全CRAN架构,减少运营成本。三是5G覆盖场景丰富。聚焦高价值5G场景,覆盖包括冬奥场馆在内的约12万楼宇。实现冬奥京张高铁5G信号全覆盖,在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列车上打造超高清直播演播室,用5G技术助力科技冬奥。下面通过一段短视频看看我们是如何助力冬奥的。(播放京张高铁无线优化保障视频)
中国移动大力推进网络集中化、云化部署,已建设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 SA核心网,SA网络承载能力达到3.5亿用户,网络云规模超过10万台服务器,并计划2025年前实现核心网络功能、容量100%虚拟化的目标。在网络架构上,中国移动采用4、5G融合的组网设计,通过5G网络融合4G功能,保护4G投资同时提升用户感知,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打造全云化、4/5G全融合的核心网络。与此同时,面对网络大规模集中部署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中国移动建立了8级容灾体系,从虚机级到DC级故障场景全覆盖,组织现网逐级实测演练394次,实现全球首次千万级客户跨大区倒换,夯实了网络容灾能力,相关成果获5G World大会(业界影响力最大的5G专业峰会)《5G Core Leadership》奖项。
作为全球客户数量最多、网络规模最大、网络服务最丰富的通信运营商,我们正努力通过结构性的调整,构建云网一体、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网络体系,通过数智化的运营,确保我们的精品网络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自智网络,是应这一变化而生,是网络运维自身的数智化转型升级,牵引我们的信息服务迈上新的台阶。面向消费者和垂直行业客户提供“零等待、零故障、零接触”的新型网络与DICT服务,面向网络智慧运维打造“自配置、自修复、自优化”的数智化运维能力,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帮助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运维一线生产赋能。
2021年初,我们提出了2025年达到L4级高阶自智网络的目标,率先完成顶层设计、分级标准制定,以及全国范围、全专业的分级评估。在7月中旬正式发布了中国移动自智网络白皮书,向整个产业分享我们的理论体系架构和现网实践经验。通过“单域自治、跨域协同”分层构建能力,网络设备巡检、网络数据配置、网络容灾倒换加速自动化。政企专网、云互联等政企业务实现分钟级开通。
中国移动5G商用以来,依托优质5G网络,面向个人客户,围绕“新拍法、新玩法、新看法、新听法、新用法”,积极推出超过50项“五新”特色业务。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移动咪咕作为本届冰雪盛会官方转播商,充分发挥5G及算力网络技术优势,以“技术+内容”全面赋能北京冬奥。首次实现规模化、全流程8K超高清直播;借助AR虚拟技术,使演播室根据直播内容随时变换场景,让电视观众如同置身冰雪赛场;通过元宇宙数字分身技术打造数智达人,为用户带来沉浸式实时互动体验;通过360度环拍、三维数字重建等技术,重现滑雪运动员空中1620°高难度转体动作,将这一高光时刻永久定格。
中国移动长期致力于5G赋能千行百业,5G专网是推进5G规模应用的基础。近期我们进一步升级优享、专享、尊享产品体系,完善服务流程,打造安全可靠、柔性定制、可管可控的5G专网2.0,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网络服务。在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联合业界伙伴在数字化场景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打造超过5000个商用案例,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场景实践。同时我们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复制,完成超过100个可复制场景。
从2019年开始,中国移动就与华菱湘钢启动了5G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实践。钢铁企业作为传统的流程制造业,有两大主要需求:一是如何将高危岗位工作人员转移到集控中心,改善工作环境;二是如何通过机器替代人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基于这两大类需求,我们部署了远控天车、加渣机器人等6大5G应用场景。其中5G远控天车,可以将二三十米高天车上的操作工,从高噪音、高粉尘的现场转移到安静舒适的集控中心,实现远程驾驶,改善工作环境,杜绝安全隐患,将伤亡率降低至0,一线人员流失率降低40%。同时通过5G+AI实现转钢自动化,每年为企业创造1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中国移动期盼着与产业伙伴进一步深化合作,构建5G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共享发展机遇,共筑数智未来。为此我们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共同推进5G新技术创新演进,促进产业 融合。基于5G-Advanced的创新链-产业链双融合,结合超大上行、灵活频谱使用、通感一体等新技术,共同推进5G新技术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共同构筑数字经济基础底座,落实“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要求,加快新基建,推动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三是共同实现5G网络社会价值,服务千行百业。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网络覆盖,加快产业布局,加快拓展丰富多彩的产品服务、示范应用,加速5G融入千行百业、服务大众,释放市场信息消费潜力,满足用户美好数字生活需要,打造百花齐放的新业务生态。
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 中国移动2024年智能硬件质量报告:华为Mate70 Pro+北斗短信和定位能力最优
- 印度政府考虑削减沃达丰和巴蒂AGR负债
- 新易盛:预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6.76%-343.08%
- IDC:昇思MindSpore位列中国AI框架第一 2024年新增市场份额30.26%
- 印度政府考虑削减沃达丰和巴蒂AGR负债
- U Mobile拟以18个月部署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 供应商华为和中兴
- U Mobile拟以18个月部署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 供应商华为和中兴
- “青椒计划”利用华为云WeLink赋能乡村教育 惠及数百万师生
- Gartner警告AI对移动应用影响:将导致使用量下降25%
- 2024年成绩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