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刘郁林:5G与双碳垂直行业 融合,赋能经济社会节能减排

3月1日消息(九九)202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以“5G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2022年GTI国际产业峰会今日以线上形式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刘郁林在峰会上表示,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走向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这是实现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5G助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刘郁林进一步表示,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变革,促进企业节能增效,助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5G技术促使居民生活方式“绿色转型”。5G泛在实时的连接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线上会议、远程医疗、智慧教育、数字娱乐等应用正加速推广,有效减少居民出行排放;5G、边缘计算等技术赋能车路智能感知,实现智能路径规划,降低道路拥堵,显著提升居民出行效率。

二是5G技术为企业节能增效“注智赋能”。基于5G、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钢铁、化工、水泥等企业可部署能耗云平台,实现对水、电、气、热等资源的全面监控,减少物流和能源的碳消耗。据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案例显示,在钢铁行业,利用5G大连接特性,连接大气、水资源等监测点位传感器,实现监测设备信息的实时读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固废排放减少约5% 。

三是5G技术助力城市发展“低碳可持续”。5G网络的 覆盖将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驱动低耗、环保的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依托5G网络可构建高质量地面碳排放观测网络,推动城市碳足迹云端化,实现对城市全量碳排放情况的实时传输和感知,助力实现对城市碳排放的精准管控。

5G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刘郁林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5G等信息通信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一是全面提升网络供给能力。截止目前,我国建成并开通5G基站超过140多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

二是推动实现基础设施资源集约共享。坚持资源集约利用原则,机房铁塔、管道线路、杆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能用旧不新建、能共享不独占。深化设备级和频率资源级共建共享,建成全球最大共建共享5G网络。

三是着力提升能耗管理水平。构建基站设备、站点、网络三级节能体系,通过产业协同、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等,推进5G基站能耗水平降低,新建5G基站单站址能耗比2019年进一步降低。

四是充分发挥5G对行业的绿色赋能作用。加快提升5G等数字技术与垂直行业应用 融合的服务供给能力,助力提升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5G与双碳垂直行业 融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球各国以及产业界各方通力协作。推动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5G与双碳垂直行业 融合,将促进产业结构数字化转型,助力行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

刘郁林现场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打造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之路”。坚持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优化5G基站能效管理,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推动老旧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在推进5G规模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低碳转型。

二是构建5G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之场”。通过产业联动、行业协同等方式探索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结合不同行业的能耗特点,推动5G与绿色产业高效协同,提高5G技术、标准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创新基于5G的绿色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打造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产业生态。

三是搭建国际产业交流合作的“友谊之桥”。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推动全球产业开放合作。面向未来,构筑政策沟通、设施联通、产业融通、信息互通的国际化数字纽带,推动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节能减排。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3-01
工信部刘郁林:5G与双碳垂直行业 融合,赋能经济社会节能减排
工信部刘郁林:5G与双碳垂直行业 融合,赋能经济社会节能减排,C114讯 3月1日消息(九九)202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以5G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