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消息(余予)据中国科大消息显示,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何德勇、陈巍等在量子密钥分发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830公里光纤信道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的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物理的原理,在信息论安全的层面上提供了窃听可感知的密钥分发手段。光量子是量子信息的天然载体,但是线路中不可避免的损耗限制了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距离,也是制约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部署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延长光量子密钥分发直接传输的安全距离,成为了当前极具挑战的难点和焦点之一。
在应对这一难点方面,2018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突破了原有的理论极限,但其理论的完善和实验技术的开拓极具挑战性;郭光灿、韩正甫研究组在2019年首先提出了免相位后选择的双场类协议,并首次在300公里光纤信道中验证了此类协议的可行性。
图1. 郭光灿、韩正甫团队成果与国内外其他团队成果的对比
基于以上理论,经过2年多的探索,郭光灿、韩正甫团队提出了改进的四相位调制双场协议,并进一步提升了独立光源的锁相稳频技术、高带宽信道相位补偿技术、以及高信噪比的单光子探测信号甄别技术等关键技术,将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传输距离延长至830公里以上。相比于国内外其他研究团队的工作,该成果不仅将传输距离从五、六百公里大幅提升至八百余公里,而且将安全码率提升了50~1000倍,为实现千公里量级陆基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17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上在线发表。王双教授、银振强教授是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何德勇高级工程师、陈巍研究员和韩正甫教授是该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该成果的合作单位还包括亨通光电、上海大学和俄罗斯Scontel公司等。这项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1-00928-2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 PingCAP发布TiDB 8.5 LTS版本 顺应AI时代分布式数据库发展新趋势
- 当物联网遇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会发生什么?
- 2025年这些智能建筑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 为什么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将在2025年保持领先地位?
- 物联网:实现更安全、更智能的水利合规的关键
- 烽火通信发表2025年新年献词:向“新”发力,向世界一流进军
- 电信国际产品部王洪涛:中资IDC出海方兴未艾,全球化进程机遇与挑战并存
- Indosat携手中兴部署微波骨干技术 改善印尼数字体验
- Indosat携手中兴部署微波骨干技术 改善印尼数字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