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间消息(舒允文)在2021年华为TrustInTech峰会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发表了“技术创新,共建低碳智能社会”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全球能源产业正从资源依赖性走向技术驱动型,华为将持续创新,与各界携手推进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双轮驱动。
“三十多年前,我们把电话部署到了每一个家庭,丰富了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十多年前,我们把网络联接到每一个角落,共建全联接世界;今天和未来,我们致力于消除能源鸿沟,让全世界人人都用上稳定、清洁的能源。”他谈到。
智能化、低碳化是未来两大确定的发展趋势
“碳中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最广泛的共识,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了碳中和目标。侯金龙阐阐述道,未来三、四十年有两个“确定性”的趋势,第一个是智能化,第二个是低碳化。
一方面,智能化正在加速到来,它将影响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组织,乃至整个社会。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我们已经身处其中,未来还会有更多智能化场景不断涌现。
另一方面,全球进入“碳中和”时代,低碳化目标落实到能源行业中,就是发电侧的清洁化、用能侧的电气化、以及电网调度的智能化,通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从源头上开启人类“全面脱碳”进程。
“智能化需要数字技术,低碳化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全球能源产业正从资源依赖性走向技术驱动型。”侯金龙解释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并且是当前极端气候、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源头。而技术驱动的清洁能源的发展,正在改变人类面临的困境,同时还将为世界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动能。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助力广大客户达成“碳中和”目标,华为数字能源致力于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围绕清洁发电、能源数字化、绿色ICT基础设施、交通电动化、综合智慧能源等不断持续融合创新,与全球客户、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建设低碳家庭、低碳建筑、低碳工厂、低碳园区、低碳乡村、低碳城市等,并最终支持从低碳社会走向零碳社会。
推进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双轮驱动
全球能源正在进入数字能源时代,数字技术的加持让能源变得更加智能。华为通过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流与能量流,用比特管理瓦特,实现能源系统的数字化感知、数字化控制、数字化管理,侯金龙表示。
面向未来,华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创新,并深化应用:
第一、在清洁发电方面,推动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让每一缕阳光转换为更多清洁电力。在中国青海,华为助力黄河水电公司建设了全球最大的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基地,通过特高压,将清洁能源输送到千里之外,惠泽千家万户。其中以2.2GW光伏园区项目最为典型,每年可生产近50亿度清洁电力。项目总占地面积达56平方公里,共500多万块光伏组件,通过一系列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精准管理每一串组件,让电站发电量提升超过2%,运维效率提升50%以上,实现了更低的度电成本。这个项目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牧羊,让荒漠变绿洲,随处可见碧草蓝天、牛羊成群,一派“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
第二、在能源数字化方面,构筑数字世界与能源世界的孪生系统,利用云、AI等数字技术,使能传统能源生产、输送、交易、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能源和资源数字化,提升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效率。
第三、交通领域占全球碳排放的21%,推动交通电动化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华为通过数字化重新定义电动汽车驾乘体验和安全,在极致加速、极致操稳、极致安全等特性上超越传统燃油车。比如充电10分钟可续航200公里,助力提升新能源车的续航和充电体验,让每一度电行驶更多里程,加速电动车的普及。
第四、随着智能化加速到来,人类正在进入数据洪流时代,而ICT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世界的基座。当前,全球ICT产业耗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2%,未来将上升到4%。在绿色ICT基础设施方面,打造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让每一瓦特承载更多算力和联接,让ICT基础设施成为绿色低碳的“数字经济发动机”。
第五、城市低碳转型全面加速,华为聚焦低碳园区、建筑,通过综合智慧能源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打造低碳建筑、园区等,降低用能成本,提升能源效率。在深圳福田区,正在建设中的华为数字能源安托山基地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光储直柔”近零碳园区,预计将在2022年投入使用。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50万度光伏绿电,年耗电量将从1400多万度降到700万度,年省电达50%,降低碳排放超过60%。
截至2021年9月30日,华为数字能源已经助力客户累计绿色发电4435亿度、累计省电136亿度,相当于减少2.1亿吨碳排放、等同于植树2.9亿棵。
“一幅波澜壮阔的碳中和蓝图已经徐徐展开,让我们携手并进,与产业链上下游、政府、产业组织、标准组织、合作伙伴等,协同创新,为世界能源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凝众心、聚众智,共同推动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的能源革命,共建低碳智能社会,共享绿色美好未来!”在发言的最后,他这样呼吁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