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消息(南山)电力通信网络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现有电力通信网络向泛在电力物联网演进,以支撑我国电网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服务“双碳”大目标的数字化转型。
支撑电网实现上述目标的通信技术,业界属意5G。目前,运营商和通信产业链企业纷纷进军电力行业,与电网公司合作探索5G+智慧电力的各类解决方案。芯片作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不应缺席。高通、海思、展锐等5G芯片厂商已经联手合作伙伴开启电力应用探索,成为5G赋能电网的重要支撑。
5G之于电网的价值
电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尤其在“双碳”大趋势下,发电端接入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新能源,用电端的充电桩等新型应用也不断增长,配电网的压力可想而知。据C114了解,一个省份的电网终端就有上百万个,可谓点多面广,既要求低成本广泛覆盖,又要求配电安全保障。
据了解,电力系统的差动保护、自动化、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能力管理系统和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等,均需要统一的时间基准来满足事件顺序记录(SOE)、故障录波和实时数据采集的时间一致性,以确保线路故障测距、相量和功角动态监测、机组和电网参数校验的准确。
传统上采用光纤覆盖,成本极高,且部署受环境影响很大。而采用4G网络,又难以满足配电网对低时延的要求。上述方案遇到故障就容易导致停电范围大、故障定位难和供电恢复耗时长等问题,因此可以看到,在5G开启商用后,电力行业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纷纷与通信企业合作推进5G在电网的场景应用。
5G是当前形势下满足电力通信的最优选择。相比光纤,5G“无线”形式的部署更方便,且受环境影响较小;无需电网公司自建,大大节约了光纤铺设成本。相比4G,5G的低时延特性能在电力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几十毫秒内对故障进行自动隔离,大幅降低配网故障的供电恢复时间,实现停电“零感知”, 用户甚至感受不到故障存在,极大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和配网管理效率。
可以相信,5G未来在电网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高昆仑此前在一场座谈会上表示,利用5G的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的特征,能有效满足“终端海量接入、信息交互频繁、控制向末梢延伸”的业务发展态势,有效扩展电力系统监测控制的范围与能力。电力公司已经做了不少场景试点,随着5G网络的完善,还会催生新的生产作业方式与新业务模式。
5G模组/芯片显身手
目前从通信产业链来看,运营商、设备商均将电网视为重点垂直行业来拓展。5G芯片厂商和模组厂商也不甘落后,展锐在今年表现尤为积极,基于业界首批发布的5G基带芯片V510,展锐大举进入垂直行业市场。今年9月在珠海举行的展锐2021生态峰会5G UP SUMMIT活动上,展锐与联通数科、中兴通讯、海信及11家物联网模组及方案厂商等生态伙伴签署了5G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深化5G业务合作,携手共赢5G时代。
在电力行业,展锐携手鼎桥通信开展了一系列探索。鼎桥通信基于展锐V510推出5G行业CPE/DTU,支持1μs级别的精准授时,可充分满足配电网差动保护、精准负荷控制等场景对授时精度、通道时延等指标的要求,代替现有自建光纤连接以及B码时钟源,能够应用于配电开关监控终端、配变终端等。
据展锐介绍,这一方案已经在电力系统商用落地。该方案具备无线连接、成本低、覆盖广等特点,能够大幅降低供电恢复时间,实现停电零感知;精准定位,缩短故障处理时间。这一方案具备可复制性,能够在更多省份电网公司落地应用。
展锐还在探索5G在更多的电力行业应用场景。例如电力巡检、用电信息采集等,基于5G技术均能够展现出更强的性能,有助于提升电网工作效率。事实上,从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全环节,5G技术均能够应用,重要的是与电力行业客户协作,持续深入场景化探索,发挥5G的潜能。只有产业各方更多的合作、理解,才能意识到行业应用机会和改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爱立信倪子铭:先发市场5G部署基本成型 5G-A演进动能依然强劲
- 加速迈向万兆时代:聚焦5G-A商业成功正当时
- 智赋“中国方案”,酿造“世界味道” ——中企通信助力华润啤酒数字化转型之路行稳致远
- 年度营收将超400亿:超聚变瞄准“城企数智”新机遇
- 专访亨鑫科技宋海燕:“绿色”和“智慧”指引,推动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
- 中国移动云化语音网络新通话新建设备集采:4家中标,华为呈最大赢家
- “连接+算力”构筑数智底座:探访中兴通讯2024年PT展之旅
-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六不原则”打造安全可信的算力网络新业态
- 中国移动5G消息系统三期工程设备第一批集采:中兴、华为两家分食
- 上海万兆光网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10G PON以上端口占比近99%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