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消息(章葭)今日,中国移动联手工商银行在苏州举办发布会首次发布“基于超级SIM卡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产品”及品牌名“SIM PAY”。
C114在现场体验发现,“SIM PAY”可以让用户像使用纸币支付一样,不需要依赖网络,不需要打开App,不需要扫码,只需要碰一碰就可以立即完成资金的转移。同时,基于超级SIM卡,用户可使用手机号码实现快速开立SIM PAY钱包,实现全地覆盖,全人群服务。
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关乎国际民生,战略意义深远。在本次发布会上,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副总经理关懿珉强调,作为央行数字人民币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苏州,数字人民币探索一直保持领先。2020年11月在全国率先实现基于SIM卡的数字人民币C2C双离线交易,2021年2月在全国率先实现SIM卡硬钱包C2B双离线交易,2021年7月SIM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即SIM PAY产品)实现首次试商用,首批发卡1000张。后续中国移动将持续加强数字人民币的探索,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在江苏公司的落地实施。
四大特性或重塑支付市场格局
中国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健介绍称,“SIM PAY”是金融服务与通信服务的融合创新,其具有四大特性,一是支持双离线支付,交易双方在没有网络覆盖的情况下亦可完成支付;二是使用便捷,不需要打开手机APP,“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三是号码即账号,通过手机号码可快速开通SIM PAY钱包,实现移动用户无门槛开立钱包;四是支付即结算,资金实时到账。
同时他强调,相较于现有移动支付存在的不适用老人、儿童以及依赖通信网络等痛点,SIM PAY可以更好的满足普惠金融的要求,支持全用户覆盖、更高的安全性、全场景支持以及更低的获取成本。
在全用户覆盖方面,可为老人和小孩提供内置超级SIM的可视卡、或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型、不依赖于手机的支付介质,为老人和小孩儿等特殊群体提供更便利的支付服务;在全场景支持方面,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交易,实现全场景支持;在高安全性方面,超级SIM具备EAL4+的金融级别安全性,其基于硬件终端方案,安全密钥管理遵循GP规范,且支持国密算法,比软件方案具备更高和更强的安全等级,所以超级SIM是数字人民币天然的硬件载体;在可获得性方面,根据人民银行对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等级分类规则,四类钱包通过手机号码和邮箱即可开通,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发布会现场,苏州移动还与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达成联合推广SIM PAY的合作意向,并与苏州市相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苏州市相城区打造基于超级SIM的数字人民币生态场景试点,携手推进数字人民币发展。
推动数字人民币规模化发展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当前,超级SIM与数字人民币的产品融合作为SIM PAY发展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未来超级SIM将会融入千行百业,将多种支付方式数字化存储于超级SIM中,将超级SIM打造成为多种支付方式聚合的数字资产安全载体,真正实现一卡走天下,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数字化支付体验。
除SIM PAY外,中国移动还利用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入口场景丰富的特点,为数字人民币规模化寻找其他应用突破口,探索了5G消息、缴话费、家庭支付等具有电信运营商特色的应用场景。
据悉,中国移动与工商银行联合开发了一款5G富消息产品工移数字人民币应用号(chatbot)。用户可主动在chatbot内发起会话,沟通需求、享受明细查询等金融服务。2021年5月,工移项目组率先在5G消息中实现了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为以5G消息为载体,构建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奠定基础。
中国移动还在主营业务场景“话费缴纳”场景中加入数字人民币支付,积极将数字人民币缴话费打造成为普惠金融场景。目前,该功能已在苏州、成都、长沙、上海、西安、青岛等地区试点。此外,中国移动积极参与数研所车联网、物联网支付方案制定并探索了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电表支付、燃气表支付场景等。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软件定义汽车再进化:骁龙推出最强汽车平台,赋能数字座舱和智能驾驶
- 瑞芯微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大涨 净利润同比增长221.68%
- 三大运营商前三季度成绩单:要增长、更要破除内卷
- 中国移动启动多模万兆软跳纤产品集采:总规模20037437米
- 中国移动多媒体箱产品集采:总预算超4837万元
- 中际旭创:硅光出货比例进一步提高,光芯片短缺Q4不会缓解
- 运营商首三季数据出炉:电信移网用户增速称雄 移动宽带超越电联之和
- 曲线上市!禾信仪器筹划收购量羲技术
- 华为无线CTO童文:6G需要为市场创造新价值 以AI端到端重构网络将是关键
- 打造前后多焦段AI人像:华为nova 13系列发布,售价2699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