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消息(南山)5G的大带宽、低时延等特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垂直行业的认同,成为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交通行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务院2019年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有力推动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5G作为“新基建”的排头兵,如何赋能交通行业?
近日,腾讯研究院、腾讯智慧交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信集团联合举办了线上直播沙龙活动,邀请中国移动原董事长,《从1G到5G》的作者王建宙、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斌三位产业界大咖,以及腾讯副总裁钟翔平、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共同探讨了这一话题。
5G深挖智能交通潜力
交通与通信的关系一直密切。王建宙介绍,移动通信技术不仅提升了交通效率,还可以改变交通行业的经营模式和机制。早在2G时代,已有专门用于导航的设备面世,如今手机导航已经是出行的刚需。网约车模式,更是移动通信助力交通行业的一次革命。甚至乘客等公交车,都可以知道下一趟车需要等几分钟。
“5G商用后,无人驾驶汽车就有条件成为现实。”王建宙强调,现在流行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还不是联网状态,从通信业角度看需要联网,需要车路协同,也就是V2X。要实现真正联网的无人驾驶,4G做不到,WiFi也做不到。此外,对于矿山、工程建设等安全风险较高的场景,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闻库补充,以导航为例,从平面导航到三维立体的实景导航,带宽能力提升后才能做到。火车票检票等应用,显示出通信技术与交通行业的结合无处不在。5G的技术特性更强,不过也存在很多挑战,最主要是商业模式的挑战,通信 融合到交通领域,两者之间将存在很多磨合。再就是法律、安全等层面的挑战,例如自动驾驶,实现商用后,如果出现事故,算谁的责任?
李斌也认为,物流、场站、港口、码头,也是交通行业的范畴,这些领域很多需求实现困难,例如大型桥梁的构件位置等,牵涉到安全建设和通行,需要耗费大量精力。5G的技术特性,可以有效帮助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控制一些指标,包括人员安全的保障等,将是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从大咖观点来看,5G能够为交通行业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从基建到出行的变化,从应用创新到商业模式的变革。这是腾讯在智能交通领域拓展的动能。钟翔平介绍,腾讯在2017年就开始研究5G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领域的应用,并利用在C端的优势,帮助用户在园区内感知5G车路协同。目前,腾讯已经将5G和车联网领域的实践融合成解决方案,在示范区、高速、港口、地铁等交通场景开展应用。
面临的挑战不可忽视
有多大的诱惑,就面临的多大的挑战。5G对于交通行业的应用潜力巨大,相应的挑战也不可忽视。
王建宙认为,挑战主要有三点:一是5G网络覆盖,中国已有百万5G基站,全球遥遥领先,但对于交通应用,覆盖范围依然不够;二是车路协同的技术研发,还需要加把劲;三是联网后的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闻库反复强调了车联网的安全问题。5G能够帮助司机提供精准导航、提高运输效率等,但对于端到端的安全服务还不够,例如车辆内部的情况,5G可以帮助实现高清监控,能够在发生事故后还原整个过程。
李斌也表示,在封闭的环境,例如港口、矿山等,基于5G的无人驾驶等应用,能够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但在开放空间,应该相对保守一些,首先解决安全挑战,再循序渐进地推动车联网应用,随着技术不断深化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慢慢解决问题,而不必追求“一步到位”。
从腾讯智能交通的角度,施雪松提出了“泛V2X”的概念,认为车路协同无论是5G-V2X自身的演进还是智慧高速、智慧公路、智慧城市交管等细分场景的协同演进, 长远来看,都会需要这些通信技术的融合。事实上,腾讯参与了天津西青区、深圳坪山、重庆两江新区等车联网先导区、智能网联示范区的项目建设,进行了大量试验。
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从嘉宾对话可以感受到,5G赋能交通行业,是确定性的命题,是前景广阔的大方向,挑战是需要解决前进路上的一个个阻碍。对于公共交通,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试点、积累,而在行业性场景,5G发挥的价值将愈加明显。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澳大利亚发布报告量子状况报告 展现量子战略实施成果
- 中国电信张成良:星地融合进入产业突破重要时期
-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运用科学技术手段降低信息超材料功耗
- 中国移动700MHz 5G核心网异网漫游专网设备集采:总预算8282万元
- AI智能手机时代曙光已现 2024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销售同比增长8%
- AI智能手机时代曙光已现 2024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销售同比增长8%
- 中兴通讯向际鹰:RIS与基站紧密协作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 中国移动王晓云:商业价值既是6G的出发点,也是6G的落脚点
- 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RAN市场同比下降10%-20%
- 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RAN市场同比下降10%-2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