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凭借着高带宽、低延迟的5G网络特性,将开启万物互联的发展潮流,其中,车联网也将得益于5G网络的兴起和覆盖,慢慢落地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交通将逐步变成现实。
车联网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车联网是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根据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到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从国内机动车拥有量来看,202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约3.72亿,按照工信部发布《行动计划》要求的30%车联网设备渗透率计算,2020年国内车联网设备要突破1.1亿台,整体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到2025年,国内车联网规模将突破20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7%,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车联网产业市场。
可以预见,车联网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因为随着80后、90后年轻一代汽车拥有量逐步攀升,将成为车主的主力,该车主群体接受车联网服务、安装车联网设备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毕竟年轻人对自动驾驶、智慧出行、信息娱乐、远程监控等智能化的场景更愿意去接受和尝试。
运营商加紧布局车联网行业
车联网是以5G网络为基础的人、车、路、网、云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因此,运营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运营商而言,智慧交通综合解决方案也是云网融合落地的重要场景化方案之一,所以,运营商必须提前布局,才能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引领产业发展。
中国移动在车联网市场从2017年开始,便联合公安部交科所、华为、中兴、大唐、星云互联、上汽、上海汽车城等产业合作伙伴,开展C-V2X车联网测试技术体系研究,到2020年,逐步制定了业务应用以及终端、无线、网络、平台的端到端测试方案,先后完成了LTE-V2X概念验证和技术试验,逐步发展出一套基于“云-管-端”的车联网系统架构,伴随着C-V2X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成熟,中国移动基于C-V2X的车联网商用已经越来越近,这为中国移动在车联网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信早在2012年便在上海建立上海车联网基地,用于开展车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创新,早期主要以车联网应用产品为主,目前中国电信已经与北汽、吉利、中智行等车企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就5G车联网应用领域进行平台、云网、智能网联车合作,面向5G商用网络应用场景下的智能车联网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服务、市场对接、企业运营辅导等,旨在打造全国领先的5G智能车联网创新应用。
中国联通对于车联网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在2015年便专门成立了车联网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并与上汽、一汽、宝马、奥迪、沃尔沃、特斯拉等36家国内外整车厂商实施了汽车信息化项目,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联通正逐步完善其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布局,在今年3月的5G智慧交通高峰论坛上,中国联通携手联想集团发布“5G+MEC车联网解决方案”, 提出了“5G+V2X人车路网云”五维协同系统方案,并在常州与联想集团合作共同完成了全国首个基于“5G SA+MEC+V2X”的车路协同示范项目。
可以看出,运营商基于5G的车联网方案已经处于试验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便能开展商用,并逐步扩大示范区域。
运营商该如何优化布局
随着车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呈现出智能化、互联网化、平台化、数据化等特征,对运营商而言,需要合理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将其投入到车联网产业的研究和创新中,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顶层设计是关键
车联网是关乎国家未来交通运输战略方向的关键所在,肯定不是哪几家企业就能主导和完成的,因此,必须联合国家交通部门和各省市交通运输相关部门,统一制定行业技术参数标准和数据化平台接口,运营商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需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完成车联网最顶层的设计,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造成行业秩序混乱。
深化产业链合作提升效益
车联网虽然有着千亿级的产业潜力,但对运营商而言并非主业,运营商扮演的是主导者的角色,在资源投入有限的前提下,运营商更需紧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广泛开展社会化合作,将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全业务融合和创新增收
车联网有着巨大的潜力市场,对运营商而言,如何将传统业务和增值服务等融入其中将是创收的关键,针对车主,目前中国联通已经推出了王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车联网专属套餐推出市场,除了传统的语音、流量外,如何针对车主制定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内容是值得运营商去探索的,如安全监控、远程控制、娱乐影音等叠加服务。
车联网的发展依旧任重道远,距离真正的大范围落地实行尚有很多工作要做,运营商需承担重任,发挥自身优势,成为行业的领航者,并依托强大的资源优势让车联网落到实处,实现国家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