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李晗:SPN技术演进助力5G业务发展

6月16日消息(九九)在今天举行的“2021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上,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晗表示,2020年是5G规模商用元年,2021年已经进入5G加速期。

李晗介绍,截至今年3月,中国移动已经建成41万座5G基站,5G网络覆盖340个城市,服务1.89亿5G套餐用户。在传输方面,中国移动采用新一代技术体系SPN,预计在今年底完成40万端的部署(目前已部署20万端,已采购20万端),实现县级以上城区5G无缝覆盖。

SPN/MTN成为新一代传送网技术体系

李晗指出,SPN/MTN成为继SDH、OTN之后的新一代传送网技术体系,为5G承载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目前,SPN已经实现了其在设计之初提出的三个“十到百倍”愿景:时延降低十到一百倍,技术降低十到一百倍,容量提升十到一百倍,并且真正支持端到端硬隔离。

与此同时李晗坦言,当前阶段SPN尚且存在以下三个待改进的方面:一是硬切片颗粒度,ToB和专业业务要求切片带宽为2M-xG,颗粒度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二是端到端切片,如何保证端到端切片SLA和跨厂商协同调度还需要技术进一步成熟;三是转发管控解耦,中国移动规划将来支持多厂商的转发面和管控面解耦。

在标准化方面,SPN/MTN是公认的中国原创提出的技术体系和标准。SPN 2019年在ITU-T形成7个系列标准立项,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完成接口标准、架构标准以及演进标准三大核心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设备、保护和管控方面的标准制定将是下一步工作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在七个标准当中,中国专家担任了其中五项的起草工作,主导了SPN/MTN标准制定。

FGU满足ToB场景小颗粒业务需求

面向5G+垂直行业和政企专线客户不断涌现的小带宽、硬隔离、确定性时延、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业务需求,SPN/MTN向2.0时代演进,支持10M精细颗粒度切片。而FGU(SPN小颗粒技术)是SPN/MTN2.0的必然选择。

至于为什么选择10M颗粒度,李晗解释是综合考虑芯片设计复杂度、大小、成本、功耗、时隙轮循等因素,平衡业务需求和芯片设计之后的最佳选择。如果选择更小颗粒,会造成芯片复杂度和成本上升,业务时延变大等。

李晗介绍,FGU意在构建端到端高效、无损、柔性带宽、灵活可靠的通道和承载方式,将硬切片的颗粒度从5Gbps降低到10Mbps,以满足5G+垂直行业应用和专线业务场景小颗粒业务需求。

FGU把握三大设计理念:一是尽可能重用现有技术,二是尽可能简化处理机制,三是尽可能兼顾末端CPE设备。FGU同时具有三大技术特点:一是丰富的接口,支持10GE、50GE/100GE/200GE MTN等NNI接口,也支持2M E1以及/FE/GE/10GE以太等UNI接口;二是OAM机制完善,为每条小颗粒通道提供端到端OAM监测能力,插入/提取OAM客户无感知;三是带宽无损调整,精准差异化设计带宽增大及减小调整流程,保证业务无损。

从帧结构来看,合理构建FGU帧结构,可以从根本上保证FGU端到端硬隔离、确定性低时延、高带宽利用率和兼容性等特征;从OAM机制来看,FGU OAM与原SPN/MTN通道OAM兼容共存,机制一致,为每条小颗粒通道提供独立和完善的端到端OAM监测能力; 从调整机制来看,FGU支持端到端带宽与时隙无损调整功能,调整带宽时不会丢失数据报文,资源分配更加灵活;从设备形态看,FGU覆盖CPE、HUB、接入、汇聚、核心等多种设备类型,满足现网端到端FGU部署。

李晗表示,小型化SPN设备型态直接支持小颗粒切片、SDN管控和标准化南向接口,其所具备的特性和能力在5G to B和高价值专线接入市场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6-16
中国移动李晗:SPN技术演进助力5G业务发展
中国移动李晗:SPN技术演进助力5G业务发展,C114讯 6月16日消息(九九)在今天举行的2021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上,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中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