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消息(安迪)在“2021中国云网智联大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项目经理刘鹏发表了“端到端确定性网络的思考与探索”主题演讲。
刘鹏指出:确定性网络目前面临技术机制复杂、应用需求有待明确、实验验证较少等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用不同的技术组合来满足差异化的确定性需求。
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网络逐渐从服务消费互联网向服务产业互联网转型,ICT与OT的进一步融合将使网络从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向着提供“确定性”服务演进。
在刘鹏看来,部分新型业务应用对网络传输的质量要求较高,在时延、丢包率、时延抖动和可靠性等指标上有确定界限要求。但网络单向传输时延包括无线侧时延+回传网时延+ UPF处理时延+IP承载网时延,由于不同业务的流量具有不同特性,业界尚无业务局面的确定性保障研究。
谈及确定性网络的标准化进展,刘鹏指出,IEEE/IETF等标准组织已经发布了系列标准,3GPP也已经启动了相关布局和研究,例如3GPP-R16引入TSN技术支持工业制造类应用、3GPP-R17探索网络内生确定性,但是目前尚无成熟的面向运营商网络的端到端确定性网络方案。
对于确定性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刘鹏认为,确定性网络的核心目标是保证网络时延、抖动、可靠性等多方面的确定性,消除传统的分组业务转发的“长尾效应”。确定性网络的技术体系,是基于确定性网络的核心问题,以TSN标准体系为例,主要通过同步、时延、可靠性以及管理4个方面保障。
刘鹏表示:确定性网络目前面临技术机制复杂、应用需求有待明确、实验验证较少等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用不同的技术组合来满足差异化的确定性需求,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推动确定性网络机制研究:
一是实现广域的确定性,需要突破移动性、空口的确定性、传统的IP转发规律等技术难点,可以考虑特定场景的与用方案,以及代价小的简化方案。
二是实现内生确定性,未来6G网络需不断学习固网确定性机制,优化网络性能,更新迭代网络技术,并且结合移动网络自身的特点,适当的进行机制的简化。
三是实现跨域融合的确定性,需从协议支持、协同调度、部署融合等方面研究移动网络与固网的融合。
四是实现差异化的应用方案,面向不同的业务需求,采用不同的技术组合方案,可以在保障确定性需求的同时保持较高的资源的利用率。
中国移动在确定性网络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在IETF提交10篇+文稿,目前已经有1项立项;联合华为展示基于DIP的原型应用;联合恩智浦展示基于TSN的原型应用等。刘鹏表示:中国移动将与产业界伙伴共同努力,推动确定性技术的研究,使得确定性网络真正成为垂直行业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