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开辟非互易领域新方向 实现50dB无噪声全光隔离

4月26日消息(余予)来自中国科大的消息显示,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学非互易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与山西大学张鹏飞、张天才教授等人合作,在原子系综中实现了51.5dB的非互易隔离,是目前无磁非互易领域中的最高隔离比,并且首次探讨了非互易器件中量子噪声问题,证明了该新的全光非互易效应不会引入额外的量子噪声。

非互易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概念,由此衍生出的隔离器、环路器等都是光路中不可或缺的元件。以磁光效应圆偏双折射为原理的法拉第隔离器因其易于搭建、隔离度高、低损耗等特性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光路系统中。然而在集成化的光路中,传统的法拉第隔离器会受到种种限制:一是难以制备高性能的片上磁光介质;二是其所需的强磁场会对周围的器件产生干扰,因此如何实现可集成的无磁非互易在近些年来倍受大家关注。

研究组利用圆偏泵浦光将气室中的原子极化到一个特定的磁自旋态上,对不同偏振的光产生不同的吸收和色散,实现了约30dB的隔离比。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入了一个行波腔,大幅增强了光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将隔离比提高到了51.5dB,成功地制备出了基于原子系综的非互易介质。这套系统有较好的鲁棒性,对于外界弱磁场的干扰、泵浦光频率和功率的浮动等均不敏感,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实验装置图以及非互易效果图

此外,该研究组首次在非互易领域中提出并回答了非互易器件本身是否会产生噪声光子的问题,通过测量相干光和伪热光通过该系统前后的二阶相干函数的改变,间接地计算出系统自身产生的噪声光子数小于0.0084个(99.7%置信),证明该系统并不会产生额外的量子噪声。

该成果于2021年4月22日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其在非互易领域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审稿人给予高度评价:

·胡等人在实现鲁棒非互易器件上解决了一个重要的挑战,展示出了一个噪声非常低的系统;

·实验结果令人印象深刻,在实现非互易器件这条道路上是十分鼓舞人心的。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胡昕欣和王竹博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我校邹长铃教授、董春华教授和山西大学的张鹏飞教授。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安徽省引导专项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2597-z

附:邹长铃和董春华等合作者此前在非互易光子器件方向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董春华研究小组与邹长铃博士后首次在介质微腔内实现了基于布里渊散射声学声子的光信息存储,存储寿命可达十几微秒。该成果于2015年2月4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董春华研究小组与邹长铃博士后在腔光力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回音壁模式微腔内观测到基于腔光力体系的非互易光学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该成果8月22日在《自然•光子学》上发表;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董春华研究组首次利用回音壁模式微腔中腔光力的非互易特性,实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多功能光子器件,并首次实现集成光学定向放大器。该成果于5月4日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董春华研究组在单个微腔内构建了人工规范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首次利用回音壁模式微腔中多模相互作用,通过几何相位控制实现了人工合成规范场,包括合成磁场和合成电场。该研究成果2021年3月2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发表。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4-26
中国科大开辟非互易领域新方向 实现50dB无噪声全光隔离
中国科大开辟非互易领域新方向 实现50dB无噪声全光隔离,C114讯 4月26日消息(余予)来自中国科大的消息显示,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学非互易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