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消息(特约作者 王常有)移动电话用户持续流失已经成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不得不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在移动电话普及率早已超过113部/百人的情况下,即便运营商没有大规模增长,也要全力确保存量用户稳定。然而,在“断卡”行动的直接催化下,去水份与保存量的双重压力必将进一步加剧存量竞争。
一、移动电话用户增长出现明显分化
虽然有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影响了用户发展,但是这种影响也随着疫情的基本稳定而逐渐削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年底移动电话用户规模为15.94亿户,比2019年减少728万户。
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公布的2020年月度经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用户全年负增长的月份都超过了5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电信除了年初的负增长之外,全年均保持了正增长。
不管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是什么,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受到“断卡”行动影响之后,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电话用户都出现了增长走势下滑苗头。可以说,运营商长期以来解决不了水份问题,被“断卡”行动解决了,至少有很大触动。
二、存量争夺战越来越显性化
如果说2020年的移动电话用户负增长还不足以引起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高度重视,那么2021年1月份的数据则会进一步警示这两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特别是分管大众市场的领导,因为2020年分化走势有延续到2021年的趋势。
如果仅仅从数据上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流失的用户规模基本与中国电信净增的用户数量相当。不管这两者是否具有确切的对等关系,我们认为在存量用户净增中,中国电信已经取得了优势,或者延续了2020年以来的优势。
虽然现在没有明确的数据说明中国电信的移动电话用户增长的来源,但是有公开消息曾称中国电信已经在携号转网争夺中取得了优势。即便中国电信取得了携号转网优势,但是携转用户总量有限,支撑不了如此大量的用户净增。
在新身份证用户有限而且参与携号转网用户也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电信的移动电话用户净增最大的来源于应该是通过宽带捆绑实现,也就是通过固移融合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而且仅仅从数据上看,也能够支撑这样的推理。
三、应对竞争的策略可以是什么
虽然中国移动在宽带市场保持了明显的优势,但是中国电信也实现了预期规模相当的用户增长,而且在这个增长过程中,中国电信还额外拓展了大量移动电话用户,而且很大的可能性就是从中国移动挖掘来的。
从数据角度分析,单纯的通过移动市场来应对竞争已经是过去时,现在需要升级到2.0版本,也就是通过宽带市场来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这一点对中国移动来说尤其重要,毕竟其超过3亿的移动电话用户尚未完成与宽带的有效捆绑。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确实让两者节约了大量资金,这些被节约的资金自然就会被应用于其他网络建设或者用户发展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都给中国移动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中国电信移动电话用户增长的与其在宽带市场上的疯狂进攻有相当的关联性。应该说在5G大基建战略下,中国移动应用于宽带建设的资金增长有限,在无法完成圈地的焦点地区,也就无法发展用户,最终导致友商有了喘息之机。
现在宽带建设盲点在偏远地域,或者竞争激烈的老旧小区,因为投资大而潜在用户少以及严重的垄断经营等问题,都给运营商的宽带发展带来了不少压力。即便如此,抢占了地利才能获得天时和人和。
除了宽带之外,5G对移动电话用户拓展有多大支撑作用呢?我们认为,目前5G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地市级城市,现在正在逐渐延伸县市级甚至乡镇。5G用户基本上都是从4G转化而来。即便5G网络覆盖能力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难形成对移动电话用户发展的有力支撑,当然这可以形成对用户的捆绑。所以,聚焦宽带还将是2021年的重点工作。(王常有为C114特约作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移”起向“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信息科技保驾护航
- 工信部批准6项量子密钥分发领域行业标准
- 三大运营商2024年省分一把手大调整:27位总经理走马上任
- 中国铁塔2024年POI产品集采结果出炉 中兴等四家厂商中标
- 对话华为周军:升级运力、以网强智,把握AI时代确定性机遇
- 中国移动邓伟:“两个不 两个一体”顶层设计 构建天地一体网络商业闭环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 三大运营商10月成绩单:中国移动继续领跑
- 中国移动WAF软件集采:启明星辰和山石网科信中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