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启动商用一年多以来,5G正在一步步把人们对未来信息生活的想象变成现实。它对于消费者而言意味着什么?5G消费又有哪些发展趋势?
近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房爱卿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针对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适度超前,布局5G网络基础设施
“5G商用一年来,中国5G行业稳步、快速发展,创造了一系列领先世界的创举。”谈到当前5G的发展态势,房爱卿如此评价。
他举例说,今年,中国建设开通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将5G信号带上珠穆朗玛峰;不仅如此,深入地下500余米的煤矿井下5G网络开通,创造了最深地下5G网络的纪录。
房爱卿介绍,目前中国拥有全球体量最大、覆盖最广的5G网络,5G基站达70万个,占全球比重近7成,连接超过1.8亿个终端。
“以庞大的网络为基础,我国大力推进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真正使5G的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房爱卿也观察到,5G技术已经开始走入服务业,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当然,目前5G技术实际的应用场景总体上仍明显落后于技术开发和基础建设是业内的普遍共识,缺少核心应用导致运营费用偏高、成本回收较难也是不争的事实。”房爱卿指出。
不过他认为,在技术开发不断推进的基础上,适度超前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业态稳步发展,以网络建设带动应用开发更有战略价值。
消费领域,5G将触手可及
对于5G的商用趋势,房爱卿认为,总的来讲,技术含量高、人工成本高、操作危险性高、跨界融合度高的行业,5G商用发展快。
房爱卿举例说,曾经的流通产业领域,大量依赖人力管理仓储、分拣、投送。进入5G时代,诞生了大量的智慧仓储、无人配送站点乃至智能物流基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则诞生了“5G+无人防疫车”等新应用。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5G将触手可及。”房爱卿介绍,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5G用户数已超过1.1亿。今年1月—7月,全国5G手机累计出货量为7750.8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总量的44.2%。5G终端琳琅满目,产品的梯度逐渐完备,价格也将持续下探。
房爱卿认为,在此基础上,5G技术将从两个方面改变消费者的生活:一方面,连接无延时,消费场景自由选择;另一方面,机器代替人工,智能服务将成常态。
“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落地,智慧家庭、智慧养老、智慧育婴、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名词背后都将诞生丰富的生活服务产品。”房爱卿说,智慧服务将成为日常生活领域的新常态。
5G消费,将呈现几大趋势
未来,5G消费将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房爱卿勾勒出几大方向。
“5G时代来临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消费者带来提前体验产品效果的机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线体验的产品门类将会不断丰富和扩大。”在房爱卿看来,新技术与传统“逛街”的享受形成互补,将实现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
此外,房爱卿分析,5G技术的支持,打破了在线选购商品的诸多限制,可以通过网络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品类将非常丰富。5G时代,人们可以消费的产品正经历着一轮全面爆发。
从消费的便利化程度来看,房爱卿提到,随着5G数据技术和网络传输开始普及,VR(虚拟现实)看房开始能够切实保证“真”与“快”。他相信,类似的例子或者更新颖的形式在各行各业都会越发普及与丰富,5G技术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个性化消费领域更将受益于5G技术。“在5G网络提供的数据保障下,消费者可以绕过目前普遍繁琐的手续,通过相应的网络门户订制产品,营销和生产方的系统中同时生成订单和产品需求。”房爱卿指出,基于5G网络技术,消费者通过商家的平台,直接连通工业互联网、直接与工厂生产环节对接将变为可能。(记者 刘园园)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移”起向“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信息科技保驾护航
- 工信部批准6项量子密钥分发领域行业标准
- 三大运营商2024年省分一把手大调整:27位总经理走马上任
- 中国铁塔2024年POI产品集采结果出炉 中兴等四家厂商中标
- 对话华为周军:升级运力、以网强智,把握AI时代确定性机遇
- 中国移动邓伟:“两个不 两个一体”顶层设计 构建天地一体网络商业闭环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 三大运营商10月成绩单:中国移动继续领跑
- 中国移动WAF软件集采:启明星辰和山石网科信中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