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消息(林想)在今天召开的“2020世界5G大会”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绘、通信系统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惠及国计民生。同时,他指出,随着5G时代的到来,卫星导航和移动通信这两大基础设施的融合加速,前景可期。
加速应用,支持北斗定位智能手机达八成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杨长风表示,除了定位导航,北斗三号还可以提供国际搜救、地基增强服务等6类特色应用。已经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核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基础产品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北斗导航型22nm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此外,今年上半年申请入网支持北斗定位的智能手机达到80%;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大部分款型均支持北斗功能。
杨长风强调,如今,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绘、通信系统、电子调度和减灾救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惠及国计民生。
数据显示,国产的北斗基础产品已应用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和设置施工、智慧港口等应用,已经在东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了成功的落地。
另据统计,2019年中国国内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的总产值接近了3450亿人民币,今年年底有望达到4000亿元。
5G赋能北斗,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5G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高精度的位置信息,高精度位置信息服务就像水电和互联网一样服务于公众。数据显示,人民生活中80%的信息与位置有关,室内外的位置服务已经成为了人民生活和工作必需要的基本需求。
杨长风表示,早在2012年,我国就启动了北斗进入国际移动通信的标准的工作。“2020年7月,随着5G R16版本标准冻结,首批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5G标准正式发布,后续我们将继续结合日益广泛的高精度定位需求,积极推动北斗三号信号高精度定位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卫星导航和移动通信,两者有天然的融合属性。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两大基础设施的融合加速,前景非常可期。”杨长风指出,卫星导航支持移动通信网安全高效的运行。可为基站提供高精度的授时与同步;为基站管理和维护提供位置信息;为5G网络应用提供精整的定位导航服务,拓展基于高精度时空基准的通信业务新蓝海。
“此外,移动通信也可以增加卫星导航的服务能力。”杨长风表示,通过网络辅助定位信息可实现快速高效定位,降低功耗;通过移动通信网传输播发差分增强信息,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通过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认证加密等手段,保障卫星导航用户信息安全;5G自身可实现有亚米级的定位能力,与卫星导航定位互补。
北斗与5G的创新融合,将有效突破北斗或5G单一系统的局限性,可实现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定位,将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从室外扩展到城市峡谷、室内、地下等遮蔽空间。
通过5G和北斗的两大新基建设施的彼此增强,相互赋能,可以形成泛在的、无缝的、高精度、高可信的PNT服务能力,就是定位导航授时的服务能力,助力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杨长风透露,为实现2035年建成一个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工程正在推进立项。
2035年前,国家综合PNT工程将实现空天地海全空域、全时域的服务,汇集通信、遥感等各手段,融合5G、低轨增强等各种技术,创新深海、水下、室内室外等各种运用模式,构建以北斗为核心的基准统一的覆盖无缝、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综合PNT体系。
“5G和北斗是国家综合PNT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建设北斗与5G的融合创新,促进融技术、融网络、融终端、融应用、融服务的发展。”杨长风相信,未来能够通信的地方就能够导航,能够导航的地方就能够通信也将成为现实,进一步推进人类社会迈入智能信息化新时代。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名单更新:三大运营商多家公司上榜
- 华为发布数据通信未来十大技术趋势报告 智算数据中心网络或迈入百万卡时代
- 武汉等10座城市入选2024年“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名单
- 中国台湾禁止台积电在海外生产2纳米芯片
- 中国台湾禁止台积电在海外生产2纳米芯片
- 中国移动总部首次规模集采5G直放站:总规模超65万台
- Q3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增长15% OPPO首次领跑
- Q3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增长15% OPPO首次领跑
- 中国移动总部首次集采5G大功率光纤双频及无线直放站设备:总预算约5.5亿元
- 中国移动首次5G大功率(2.6G单频)直放站设备集采:总预算近两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