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专稿(蒋均牧)“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其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中写道。
20多年过去,他的预言已经成真--数字化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日益占据主流、跨界颠覆渐渐形成常态,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电信运营商们亦纷纷拥抱变革、实施数字化转型,以打破能力边界、业务边界、体验边界,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引领者与使能者。
然而,数字化转型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各种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涌现为之加入了更多内涵;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也不仅仅是个“技术故事”,需要高层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多方面的配合。尽管历史的进步是必然的,转型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为从根本上解决运营商在数字化转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同时将服务与软件做成一个更大的产业,华为再一次突破自我。其服务与软件部门日前在2020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的运营商服务与软件Session上提出了“平台+生态+运营”的新模式,以及共建、平等、开放、极致体验的新理念,全面助力运营商数字化转型成功;并且分享了面向5G“规-建-维-优-营”的端到端创新解决方案,为运营商“建好5G、用好5G”提供必要支撑。
“平台+生态+运营”:结构性克服转型难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数字化转型可分成Digitized和Digital两类。其中,Digitized以实现更高效率、更高可靠性和更优成本为目标,而Digital则是以聚焦快速创新、实现创收和增长为方向。具体到电信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收益不仅体现在让业务流程速度变得更快、效率提升,同时也将使之能够拓展自己新的能力和服务领域,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数字经济的商业机会,创造价值。
当前,5G、AI、云等数字技术迎来爆发期,成为行业的重要机会,电信数字化转型也由此驶入深水区。但在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运营商们也面临着各种内部和外部挑战,诸如转型目标和路径设计是否可行、各个体系部门间怎样形成协同、选取哪些技术予以部署、新业务何以准确把握最终用户需求、在竞合环境下如何构建新的价值获取模式等,而不同的运营商所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作为全球大多数领先运营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华为一直以来与运营商共同展开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构建与实践探索,为之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帮助。此次提出的“平台+生态+运营”新模式即是其为结构性地克服转型难题所作出的努力。
华为服务与软件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汪亦凡对新模式进行了剖析。首先,平台需要统一化且开放、支持SaaS服务,免定制、能够解决80%的共性需求,还要具备AI能力。其次,电信行业需要向互联网学习以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生态,将其余20%的定制需求交由生态伙伴来解决,他们能够利用长尾效应满足个性化的、定制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释放平台的潜力。最后,部署新平台或采用SaaS服务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持续做好平台运营,最终实现商业成功。
“平台化、软件化是未来服务的方向,我们不能再继续走原来定制化的老路了。每家运营商都定制一套自己的东西,首先不可能、其次成本高,可复制性也很差。而且服务本身也在不断变化,5G来了、新的技术来了,不断叠加、开发、调整是做不好的。有鉴于此,我们将服务与软件业务整合,希望将服务与软件做成一个更大的产业,通过我们的新模式给业界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他说。
统一平台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可显著缩短产品上市周期(TTM)以及优化全生命周期总成本(TCO)。毫无疑问,在构建平台上没有一家企业比华为更具优势--GDE(General Digital Engine)数字化中台汇聚了华为在过去三十余年累积的电信专业知识和万千专家的智慧,将之整合为可继承、利用的知识资产。具体而言,GDE作为一个统一大数据平台,能够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治理;它支持面向各种运营场景的用例的敏捷开发,比如CWR和ADO就是满足运营商“规-建-维-优-营”端到端业务的主要用例,生态伙伴也可在其上开发或定制自己的用例;该平台亦包含了统一的AI算法引擎,能够提供一站式AI服务。基于GDE,平台的接入、业务的开发和定制将更加便捷而高效。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电信行业也是如此,一个平等、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不可或缺。汪亦凡表示,围绕新模式与生态伙伴的合作模式有三种,其一生态伙伴负责定制、交付和支持,分得项目大部分的收入;其二无需定制,合作方只负责交付和支持,可能获得一半的项目收入;其三则为应用市场模式,开发者根据应用的下载量获得分成,这种模式在互联网领域已运作得相当成功。
“我们不仅要把平台建起来还要运营好,让知识、经验流动起来,使得更多价值能够被大家更快地得到。”据介绍,华为在运营上引入了客户成功经理(CSM)这个新角色,对准运营商的商业成功,以主动提供服务,帮助平台客户解决问题、为他们保驾护航,并且关注及提升客户体验、延长业务生命周期。同时,华为将不断对平台进行迭代开发(每年大约提供两次升级),增加基础能力和通用用例;这个升级过程是静默的、业务无感知的,运营商不再需要兴师动众、如临大敌。在持续赋能方面,华为不仅向运营商,而且向整个生态系统分享和传递最新的知识和最佳实践。
“规-建-维-优-营”创新方案:支持运营商建好5G、用好5G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使能技术之一,5G不仅将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升级,更将驱动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成为智能世界的神经网络。其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ICT产业的范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热议。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到2030年间,5G直接经济产出将达到6.3万亿元(其中运营商累计网络投资将达2.9万亿元、各行业累计网络投资将达2.6万亿元),间接经济贡献将达到10.6万亿元,并提供800万个就业机会。
进入2020年,5G的规模化部署进一步提速。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最新统计显示,截至5月中旬,已有80家运营商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符合3GPP标准的商用5G服务,已有384家运营商正在投资5G网络(这些网络处于测试、试验、试点、规划或实际已经部署等不同状态)。在先驱运营商和整个产业链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5G应用也被孵化出来,开始释放其价值。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该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等 融合,有力支撑了各地的疫情防治、复工复产。
根据最新发布的年报,华为在2019年帮助全球35家已商用5G的运营商打造了5G精品网。所谓“精品网”,即是聚焦网络商业价值、平衡投资效益与用户体验,建设可演进的网络,为终端用户提供差异化网络体验,帮助运营商确立竞争优势、促进运营商商业成功。
“实际上从2G、3G、4G到5G,华为帮助运营商建设了许多张精品网,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尤其是现在,只要选择了华为我们都是以精品网的标准为客户建设网络。”汪亦凡表示,这得益于两方面因素,华为高性能和高质量的5G设备和其优异的专业服务。华为服务与软件将长期积累的能力及经验固化到平台上,通过“规-建-维-优-营”端到端解决方案传递给运营商,助力“建好5G、用好5G”。
华为服务与软件的高管们在此次活动上分享了这些方案以及创新。比如在敏捷的网络规划和建设上,华为与运营商实践了基于AI+大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建设新模式,通过与运营商各相关部门的协同,从洞察、规划到建设,实现“边建边扩”的全流程数字化高效建网,最大化投资效率。基于ISDP集成服务,室内外协同构建数字化资产,为5G提速;PowerStar智慧节能,AI使能在保障网络体验的同时实现最佳节能效果,为5G增效。在智能运维领域,华为AUTIN通过持续沉淀、封装丰富的运维知识资产,实现从“以人为主”向“人机协同”的运维新模式演进,让人在机器辅助下发挥更大价值,助力运营商提质提效。例如中国联通与华为在5G运维领域联合创新,实现了跨域拓扑自动生成及故障可视、智能故障检测、跨网跨域故障智能诊断等,并加速人员技能转型。
在网络优化方面,华为SmartCare SOC2.0通过重构平台、模型和生态来应对5G大流量、分布式、低时延的网络变化,2B场景SLA保障的模式变化,以及从CSP向DSP转型的生态变化。今年2月的伦敦新品发布会上,华为还提出了SmartCare E-Planning,并以此为基础发布了业界首个5G业务体验建网标准。在智慧运营方面,华为一方面帮助运营商开发新数字业务,以提升数字业务收入、增强客户粘性;另一方面着力于使能敏捷变现和智能客服,以提升运营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基于华为软件云服务,助力运营商打造5G消息广覆盖、商业闭环的原生渠道;以AI+视频化重新定义行业客户服务;以开放的5G计费实现多量纲变现转型。
此外,针对运营商5G发展不同阶段面临的新产商品创新缓慢、千站鸿沟难跨越、缺少5G投资信心等典型挑战,华为5G商网联动咨询依托华为深厚的专业知识、DTPC创新平台和Cloud Open Labs实验室,为运营商提供5G产商品创新、5G业务规模发展、5G业网协同规划等咨询服务,确保业务发展与网络部署协同,按需建网+精准建网,实现5G发展过程中的商业正循环。
复制成功是容易的,难的是不断突破自我。目前,华为已累计为全球170个国家的运营商提供服务,保障全球1500张网络的稳定运行,管理的网络服务于全球1/3人口,其助力运营商业务发展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但它并未躺倒在“功劳簿”上,此次“平台+生态+运营”新模式的提出既为运营商数字化转型铺平了道路、为他们“盈”在数字经济提供持续动力,照亮了电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打牢服务与软件产业根基,必将在业界形成深远影响、产出更多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