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消息(任静)去年6月,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同时获得5G商用牌照,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随着首个5G基站的开通、工信部解绑700MHz,广电正式登上5G舞台。此时,如何乘5G的东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广电发展提供新引擎成为新一轮待解的难题。
在由FuTURE论坛举办的“5G和网络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宇讲解了在新基建和5G网络建设的背景下,广电系统的一些新思考--5G广播电视系统。
好风凭借力 如何利用5G技术打造新型传播平台
对于这个问题,张宇解释到,首先要面向多种终端,不仅是传统的电视机机顶盒,还要包括手机、车载设备在内的智能移动平台;其次,在传输与覆盖方面,既要有双向通信传输覆盖,还要有单向的广播传输覆盖;最后,在应用层面提供丰富的内容,通过智能引擎根据用户访问内容的热度,将内容在不同模式的网络之间智能调度,最有效地利用网络。
据了解,5G广播电视系统的业务形态主要分为四种,具体为广播电视、网络视音频、应急广播和数据推送。其中,广播电视以电视频道为内容组织形式,主动地、持续地广播;网络视音频则包括多种内容组织形式和多样的内容,表现为被动点播、主动推送,以及局部/临时的广播;应急广播是基于5G广播技术,面向移动终端和多种终端提供应急信息广播服务,对接我国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架构;数据推送则是以大塔广播数据业务与热点内容后台推送、终端缓存为主。
四项设计原则、四个层次打造5G广播电视整体架构
会上,张宇具体讲解了如何打造5G广播电视系统,共具备四项设计原则,由四个层次构成。
其中,四项设计原则包括:第一,移动优先,这就意味着5G广播电视系统不仅要面向大屏,还要面向手机等移动终端;第二,以高清视频业务为核心驱动力,不仅提供广播业务,还提供点播以及各种新型灵活的业务;第三,依托先进的、开放的国际标准,如采用3GPP 5G的国际标准技术;第四,全面整合广播电视资源,最大化利用广电已有基础设施,避免浪费、重复建设。
另外,四个层次分为业务前端、核心网、传输和用户终端。在业务层面,包括媒体的汇聚平台、业务的融合平台以及智能引擎运营维护系统等;在核心网层面,既要包括移动通信的5G核心网,还要有运营广电视音频内容的广播核心网;在传输方面,做到承载网共享和无线通信、广播联合覆盖;在终端方面,5G广播电视系统则是主要打造具有5G广播接收能力和5G通信能力的终端,不仅能够支持自有用户,还能够支持第三方用户。
张宇表示,5G广播电视系统实现了广播和通信的融合、大塔和小塔的融合,可以在不同传输通道间智能调度内容,打造新兴业务,同时能够复用广电现有的资源,帮助广电系统快速部署网络、拓展用户和业务。
四种运营模式、三种频谱使用策略实现广播与通信融合
总体架构是通用、完备的模型,5G广播电视系统在实际运营的时候又将是怎样的呢?
张宇总结了四种运营模式,分别为针对网内用户专享5G广播的独立运营、开放接收5G广播的独立运营、开放接收5G广播的省级广播电视台等广电机构运营,以及开放接收5G广播的地市/县级广播电视台等广电机构运营。
同时,张宇对设想中的三种频谱使用策略进行了阐述。
第一种是将5G双向放在4.9GHz,5G广播放在700MHz,如此一来,可以不侵占DTMB数字地面广播电视的频谱资源,但穿透能力弱,在进行大范围覆盖时投资更多。
第二种是将5G双向不仅放在4.9GHz,还放在700MHz,将5G广播放在600MHz,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5G双向网覆盖,但5G广播将侵占现有的DTMB数字地面广播电视的频谱资源。
第三种是将5G广播与5G双向在700MHz混合部署。张宇表示,由于第三种对频谱的有效利用不够好,所以更倾向于第二种策略。
据了解,为产业界研发5G广播设备,还需要在3GPP定义“单下行广播”新的频段类型。2019年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广电在北京建立了由三个站点组成的5G广播试验网。张宇表示,将来和5G双向通信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打造5G广播和通信融合网络,实现5G广播电视系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名单更新:三大运营商多家公司上榜
- 华为发布数据通信未来十大技术趋势报告 智算数据中心网络或迈入百万卡时代
- 武汉等10座城市入选2024年“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名单
- 中国台湾禁止台积电在海外生产2纳米芯片
- 中国台湾禁止台积电在海外生产2纳米芯片
- 中国移动总部首次规模集采5G直放站:总规模超65万台
- Q3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增长15% OPPO首次领跑
- Q3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增长15% OPPO首次领跑
- 中国移动总部首次集采5G大功率光纤双频及无线直放站设备:总预算约5.5亿元
- 中国移动首次5G大功率(2.6G单频)直放站设备集采:总预算近两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