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融时代,将不会再有纯粹意义上的手机公司。”近几年少有公开露面的OPPO创始人、CEO陈明永,在今日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作出如此表态。
随着5G商用的推进,他判断万物互联最终会走向万物互融。而OPPO也将抓住机会从手机业务延展至手表、耳机、CPE、AR眼镜、智慧屏等一系列智能终端品类,甚至是更多互联网服务。
OPPO创始人、CEO陈明永
作为软硬件业务背后的支撑,陈明永也宣布,OPPO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元的研发预算,主要关注5G/6G、人工智能、A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以构建OPPO的技术护城河。
加筑手机主业:两款双模5G手机即将到来
5G无疑是今年智能手机行业最重要的关键词。
自今年6月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开始,众多手机厂商开始了5G手机竞赛。不过OPPO并没有选择匆匆上马5G。
今年9月,OPPO推出了Reno系列新品Reno 2。与外界预期不同的是,Reno 2并不是一款5G手机,而是主打视频拍摄的4G手机。当时OPPO副总裁、全球销售总裁吴强就解释,Reno 2不支持5G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时间点的选择问题,目前国内的5G生态仍旧需要构建。
上个月,三大运营商正式开启了5G套餐的商用,这也开启了5G手机走向爆发的序幕。OPPO即将在12月底发布Reno3系列,其中Reno3采用联发科5G芯片,Reno3 Pro则将搭载骁龙765G集成式5G芯片。Reno3系列也是OPPO的首款双模5G手机,支持NSA/SA两种组网模式。
目前,全球和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连续出现规模下滑,而国内市场的竞争甚至愈发激烈。IDC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市场占比已接近94.9%,剩余厂商仅能瓜分5.1%市场份额。而以华为、OPPO、vivo、小米代表的前四大厂商更是占据了全市场86.7%的份额。
在此背景下,5G手机无疑是各家厂商的新希望和新筹码。
吴强日前预测,2020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会在1.5亿部左右。他还透露,2020年第一季度,OPPO也将首批推出基于骁龙865芯片的OPPO旗舰级5G手机。明年OPPO所有3000元以上的新品均为5G产品。预估到2020年第二季度,暑期之前就会出现2000-3000元的5G手机,到年底甚至会有1500-2000元的5G手机。
IoT战略再清晰:构建三圈模型
除了5G手机,IoT多终端的爆发也成为业内共识。这也是华米OV四家头部厂商竞争的另一个焦点。
今年1月,OPPO正式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布局新兴移动终端,同时打造IoT产品及开放平台。OPPO方面认为,5G+时代新的入口级产品需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用户高频使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前景;二是以用户为中心,具备移动性,从而能为用户带来跨场景的融合体验。因此,OPPO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选择率先瞄准智能手表及智能耳机。
而在今日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畅进一步阐释了OPPO的IoT战略,提出了“三圈模型”的概念。OPPO的IoT品类计划也将从手表、耳机拓展至CPE、AR眼镜等。
OPPO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畅
具体而言,OPPO将以三圈模型展开对未来终端形态的布局:个人场景、垂直场景和融合场景。三圈之间设备互通互融,通过各场景中核心入口的把握, OPPO将能够提供聚焦个人科技、打破场景壁垒、整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万物互融科技体验。
第一圈:个人场景,选择用户贴身式设备:手机+手表+耳机。这个组合也将构成最高频高黏性的个人场景核心入口。刘畅在采访中透露,OPPO的智能手表和TWS耳机将于2020年第一季度发布。
第二圈:垂直场景,诸如家庭、办公、出行等特定场景。OPPO今日首次对外公布CPE新品计划,CPE成为家庭连接中枢,为垂直场景提供集中式通信入网,更为未来云端边缘计算能力提供支持。这款CPE搭载骁龙X55,支持NSA/SA双模,最多可以允许上百台设备的同时接入,未来有望支持到1K的量级。
第三圈:融合场景,这也是OPPO认为5G时代可能迸发的全新场景需求。OPPO拿出的产品是AR眼镜,该产品将搭载 传感器和空间MIC阵列,采用语音交互,融合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实现虚实交互的体验。刘畅表示,OPPO目前正在探索AR内容、游戏和服务。
不过他也坦言,OPPO不可能做完所有的设备,因此会聚焦核心入口,建立开放生态。“进入万物互融时代,更多是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共建生态,很难有一个品牌能够提供所有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等品类。消费者也会选择每个品类中做的最好的。”他说,OPPO的优势一方面是在开放合作的理念上,另一方面也在技术平台上很早就具备了这些能力。
尚待挖掘的互联网服务蓝海
除了5G手机和IoT之外,OPPO正在默默布局的还有互联网服务。这无疑是一个工程,包含OS、短视频等内容,甚至是金融业务。
根据OPPO公布的数据,其目前拥有超过2.5亿位全球手机用户。陈明永更是透露,ColorOS全球月活用户已经超过3.2亿,OPPO浏览器和软件商店的全球月活用户也超过2亿。在海量硬件用户基础之上,建立一系列互联网服务,并挖掘其中的利润空间,有望获得比硬件业务更高的毛利。
OPPO副总裁、全球营销总裁沈义人认为,随着5G网络的提升,用户流量的增多,视频一定会是消费者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场景。
实际上,OPPO早在去年就推出了短视频内容聚合平台优喱视频。陈明永表示,这款App目前日活已经达到6000万,人均日使用时长近1个小时;而在今年9月的Reno2上,OPPO再次推出了视频拍摄剪辑应用Soloop即录,至此OPPO已经覆盖视频内容拍摄、剪辑、分发的全环节;在Reno3系列上,5G+视频也会有更多玩法。
金融业务也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在Reno系列亮相之初,OPPO就在Reno全系列产品上配备了NFC功能,而这是交通卡、支付等场景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OPPO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了OPPO Pay,这也意味着OPPO将进一步发力支付等金融业务。
软硬服支撑:未来三年研发投入500亿
OPPO此前就提出要构建软硬服一体的能力,随着5G手机、IoT和互联网业务的推进,也离不开研发投入作为支撑。
成立于去年的OPPO研究院,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六大研究所,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深圳、东莞、日本横滨和美国硅谷;同时,OPPO还在深圳、东莞、成都、印度海得拉巴设立了四大研发中心;OPPO的研发人员较去年翻倍,已达上万名。
除了机构和人才,OPPO也在持续投入资金。
今年年初,陈明永曾宣布2019年OPPO的研发投入增加至100亿元,围绕5G、AI、影像、云、新材料五大技术主航道进行研发创新。
而今日的大会上,陈明永再次宣布OPPO野心勃勃的研发计划:未来三年OPPO将投入500亿元的研发预算,主要关注5G/6G、人工智能、A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特别是金字塔尖的核心技术,包括底层硬件核心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和系统能力,构成OPPO的技术护城河。
OPPO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畅表示,OPPO将打造互融式的技术体系,也将让OPPO迈向技术创新2.0时代。在5G、AI等前沿技术基础上,围绕设备、数据、计算、服务、场景多个维度构建用户价值。
在采访中,刘畅也首次确认,OPPO已经具备芯片级的能力,确实正在研发一款M1芯片,未来可能走向商用。至于是否涉足操作系统方面,则需要看用户和产品的需求。
“OPPO已经不再仅是一家手机公司,而是一家综合型的科技公司。”陈明永谈及OPPO未来的定位时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逐渐升维,不单单是手机业务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软硬件产品、技术创新等综合能力的竞争。只有在软件、硬件和互联网服务都没有短板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变化和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ajax({ type:"GET", dataType:"json", data:"id="+window.articleid, url:"/digg/query_ajax.asp", success:function(data){ $("#dig").html(data["dig"]); $("#bury").html(data["bury"]); } }); });</script>5G时代竞争升维:OPPO要褪去手机公司标签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 src="http://www.c114.com.cn/news/js/weibo_new.js"></script>-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爱立信倪子铭:先发市场5G部署基本成型 5G-A演进动能依然强劲
- 加速迈向万兆时代:聚焦5G-A商业成功正当时
- 智赋“中国方案”,酿造“世界味道” ——中企通信助力华润啤酒数字化转型之路行稳致远
- 年度营收将超400亿:超聚变瞄准“城企数智”新机遇
- 专访亨鑫科技宋海燕:“绿色”和“智慧”指引,推动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
- 中国移动云化语音网络新通话新建设备集采:4家中标,华为呈最大赢家
- “连接+算力”构筑数智底座:探访中兴通讯2024年PT展之旅
-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六不原则”打造安全可信的算力网络新业态
- 中国移动5G消息系统三期工程设备第一批集采:中兴、华为两家分食
- 上海万兆光网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10G PON以上端口占比近99%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