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联通网研院李福昌:“弹性空口”助力5G应用,为产业界贡献“联通力量”

11月29日消息(高娟)5G被业界赋予各种想象,它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关键。GSMA与爱立信做的预测显示,2026年整个2B端的价值应该是1.3万亿美元,其中6200亿美元是运营商有机会能够获得的,但是如何获得很有挑战。

由于5G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交互方式进一步升级,移动通信网支持的业务应用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全景视频等多种高容量、高速率一同迸发,对移网络的容量、速率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全球城市智慧化的进程极大扩展通信服务范围,数以千亿计的机器、设备将接入网络,实现万物智能互联。高可靠、低时延、大连接是对网络的基本能力要求,移动通信网络还需要能够提供更多的、差异化的、面向应用的、快速部署的、整合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需求与挑战,中国联通创新地提出了“弹性空口”新型无线技术方案。

日前,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无线研究部副主任李福昌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弹性空口”为空口引入弹性机制,它可以更好的适配端到端网络切片和多场景行业应用需求,实现“网随业变,网随人动”,在匹配用户业务需求的同时最大化系统的效率,打造“弹性”、“智能”、“协同”的网络,助力5G应用,赢得5G挑战。

同时,李福昌透露,中国联通将协同产业链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弹性空口”的标准化及产业化工作,未来也将重点发力三方面,为产业界积极贡献“联通力量”。

5G时代,空口资源需求面临四大挑战

“过去的移动通信制式下,用户使用的业务较为简单,对空口资源的需求也较为固定和简单,现在随着5G的商用,传统刚性、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的业务需求。”李福昌指出,5G时代空口资源需求将面临四大大挑战。

一是多系统长期共存,刚性的系统分配频谱效率低下。随着系统演进更新的加速,2G/3G/4G/5G多种制式存在长期共存和动态的业务迁移,各个系统刚性的资源配置无法匹配业务动态的变化,造成不同频段和制式下资源利用效率的严重不均,难以发挥频率效率的最大化,需要更弹性的资源配置。

二是业务需求的多样化,固化的网络资源配置难以满足。5G时代的到来,带来业务需求的多样化,传统eMBB业务以下行容量需求为主,但2B类业务,如远程医疗、安防监控、临时集会等大带宽上行需求凸显,固定化的帧结构及上下行资源配置难以满足差异化的业务需求,需要更灵活的资源配置。

三是业务多样化带来网络管理复杂化,人工配置的网络难以满足要求。 5G网络引入了Massive MIMO和波束赋形技术,在带来系统能力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规划、优化和能耗方面的挑战,传统的人工配置方式难以满足差异化的场景需求,需要智能化的网规和网优技术。

四是业务分布不均衡,单一的网络难以满足所有业务需求。5G带来丰富的业务,不同业务在速率、时延、可靠性方面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单一的网络覆盖只能满足2C用户的基本需求,对于差异化的业务需求需要更加融合和协同的网络。

李福昌表示,在技术和业务发展双驱动下,中国联通为空口引入弹性机制,并发布“弹性空口”新型解决方案,助力5G应用。

三大特质加持,实现体验与效率“双提升”

5G更加看重与垂直行业的结合,网络切片是必选项。从现在情况来看,网络切片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核心网层面,围绕着5GC的方案很多,但在RAN层面其实是比较少的,“弹性口空”解决方案的推出颇具革命性意义。

李福昌对C114表示,“‘弹性空口’旨在打造更新更新灵活、高效、弹性、共享、绿色的无线网络,对于加快实现完整意义上的端到端网络切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弹性空口”能够根据用户和业务需求的变化通过动态调整网络资源、智能网络管理、灵活的跨域协同等技术手段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在匹配用户业务需求,做到“网随业变,网随人动”的同时最大化系统的效率,打造“弹性”、“智能”、“协同”的网络,实现业务体验与系统效率的双提升。

“弹性”、“智能”、“协同”是弹性空口的三大特质背后都有均一系列技术支撑。其中,“弹性”指动态的资源配置,包括动态频谱共享、灵活的系统带宽和灵活的帧结构等;“智能”指智能的网络管理,包括智能的波束管理和智能的能耗管理;“协同”指灵活的空口协同,包括宏微协同和高低频协同。

李福昌进一步表示,三大特质加持的“弹性空口”更适用于以工业互联网、视频监控、远程医疗为代表的差异化、多样化、精细化的行业应用场景。

“在5G的共享共建方案方面我们也在使用弹性空口技术。”李福昌表示,“比如双方的频率资源汇聚后我们就可以使用更大的带宽,这样就需要在3.5G频段和2.1G频段使用灵活的带宽部署;由于频率资源汇聚后有更高的性价比,可以推荐2.1G、1.8G频段FDD Massive MIMO技术;高低频组网、宏微协同技术等等,会在共建共享组网里使用;基于AI的节能技术,也是可以应用到未来5G的运营中。”

在谈到“弹性空口”是否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是否会更高一些时,李福昌表示,“弹性空口”的应用对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总体来看提升不多,更多是引入了一些智能化的技术。“比如在动态资源的分配方面、在智能化的节能技术方面等等,在这里面会用到一些AI、区块链等技术。”

同时,李福昌强调,“为了确保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我们在应用前会进行大量的样本训练,通过这些训练提高算法的稳健性和精确性,然后再通过现网试点,试点成功后再进行商用。”

制定三年目标,稳步推进“弹性空口”方案落地

要完全释放5G所有潜力,中长期来看,毫米波对中国5G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日前,ITU最终为5G毫米波频段“扩容”,具体包括24.25-27.5GHz、37-43.5GHz、45.5-47GHz、47.2-48.2GHz 和66-71GHz。

“从目前来看,5G毫米波在5G行业应用前景比较广阔,而5G行业应用的整个业务模型与我们目前的MBB场景差别非常大。”李福昌指出,“5G不同业务的上下行需求差异较大,比如远程医疗、安防监控等大带宽上行需求凸显,需要采用弹性空口技术如灵活的帧结构,并且可以可根据5G行业应用的突发性情况进行上下行帧结构快速调整。”

同时,为了推动“弹性空口”方案更好地推广和落地,中国联通还给“弹性空口”技术的推进制定了三年目标。

2020年推进2.1GHz的动态频率共享技术与设备成熟,推动N1 25/30/40/50 MHz灵活带宽国际标准化,推动毫米波上行为主帧结构基站设备开发,智能波束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智能能耗管理平台的开发与试运行,室外微站产品开发及宏微协同验证,推动N1+N78和N78+N78载波聚合技术与设备成熟。

2021年推进N1频段的55/60MHz的带宽;依据技术成熟度适时推动N78 200MHz带宽;推动毫米波上行为主帧结构基站设备试点验证,智能波束管理平台试验及试运行;改进智能节能平台运算效率和处理处理;实现5G智能节能平台现网运行;推动室内外宏微间互通与干扰协调研究与验证;推动N1+N78和N78+N78载波聚合试点及应用。

2022年推进1.8GHz频段支持动态频谱共享技术与设备成熟,推动毫米波上行为主帧结构基站设备冬奥场景应用,推进宏微之间的融合组网及智能化组网方案。

创新不止,三方面发力为产业界贡献“联通力量”

任何技术从提出构想、到形成标准,再到最后的产业落地,都需要产业链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弹性空口”也不例外。

“弹性空口”这个概念是联通完全自主率先提出。李福昌坦言,“从目前来看,我们定的目标基本都是切实可行的,当然需要产业链伙伴的共同努力,推进标准化落地、加速产业进程等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运营商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被不断质疑,但这没有阻止他们前进步伐,这也让他们实现了从落后、跟随到超越的完美蜕变。在标准化方面,现在中国在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中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大,国内运营商参与的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以5G核心专利为例,中国企业专利占有量达世界总量的30%以上。

以中国联通来看,从缺席3GPP,到2010年实现3GPP的第一个立项。目前中国联通在3GPP及ITU与5G相关立项超过20个,文稿提交已逾700篇。实际上,“弹性空口”方案就是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贡献给整个5G行业的宝贵的智慧结晶,而类似的创新并不仅止于此。

李福昌强调,实现“弹性空口”方案,需要很多的标准化工作。“目前我们正和业界伙伴一起,推进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比如3.5G频段和2.1G频段使用灵活的带宽、FDD MassiveMIMO技术、3.5G带内上行载波聚合、高功率等级终端等等。”

在谈到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如何去贡献“联通力量”时,李福昌表示,过去几十年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移动通信技术一直是技术发展最快、业务迭代最为活跃的一门技术学科,基本上是按照10年一代的规律发展。从目前来看,下一步我们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在共建共享的大背景下,持续推进“弹性空口”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产品推进和应用落地,打造共享、弹性、智能、绿色的5G精品网络。

紧跟国内外研究趋势,加大对B5G/6G技术的跟踪和研究力度,特别在一些关键技术如太赫兹技术、空天地一体通信技术等等方面形成我国的研究优势。

加强无线技术与IT技术的融合研究,特别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协同和融合研究,逐步实现无线网络的智能化。

附:李福昌简历

李福昌,1977年8月生,工学博士,现任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部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审查技术专家,毫米波太赫兹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201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及固网移动融合等专业的标准制定、测试验证、课题研究等工作,曾先后主持、参加了工信部和中国联通3G、4G、5G、B5G移动通信系统技关键技术和应用方向百余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中国联通科技创新一等奖5次、二等奖10次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window.articleid=1110160;</script>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ajax({ type:"GET", dataType:"json", data:"id="+window.articleid, url:"/digg/query_ajax.asp", success:function(data){ $("#dig").html(data["dig"]); $("#bury").html(data["bury"]); } }); }); </script>

专访联通网研院李福昌:“弹性空口”助力5G应用,为产业界贡献“联通力量”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 src="http://www.c114.com.cn/news/js/weibo_new.js"></script>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1-29
专访联通网研院李福昌:“弹性空口”助力5G应用,为产业界贡献“联通力量”
专访联通网研院李福昌:“弹性空口”助力5G应用,为产业界贡献“联通力量”,C114讯 11月29日消息(高娟)5G被业界赋予各种想象,它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关键。GSMA与爱立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