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苹果党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被“五福一安”支配的恐惧,毕竟“充电3小时使用小半天”不是闹着玩的。今年新发布的iPhone11系列,完美诠释了科技以加摄像头为本,被无数网友调侃。不过,本该也被嘲讽的iPhone传统艺能“五福一安”充电头在今年有了破天荒式的改变,iPhone 11 Pro以上机型直接附赠了18W快充充电器,当然,11仍然是5W.......
其实苹果从iPhone8开始就支持PD快充,但很多消费者可能通过这次iPhone11更新18W快充头,才了解到PD快充协议这个东西,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快充的那些事儿。
相比安卓手机,iPhone的快充就是个弟弟
从最近几年开始,iPhone的创新速度明显降低,很多时候对新技术显得特别保守,反观安卓这边对新技术自然是来者不拒,厉害的东西全整上,说不定哪天彻底超越iPhone也不是不可能。
这不,这几年安卓厂商最明显的进步就要数拍照和快充了,有的人会说安卓旗舰拍照最多和iPhone五五开吧,超越iPhone有点不要脸了,我是赞同这点的,但快充这方面,毫无疑问安卓吊打苹果,甚至不用安卓旗舰。
随便举几个例子,OPPO最新的VOOC闪充技术,最高支持65W,不到30分钟就可以从0充到100,简直把iPhone秒成渣啊。其他的,像华为、小米等旗舰手机,快充基本上是27W起步,高的能到40W,也是比iPhone的18W快不少的,更不要提那个“五福一安”了。
即使把时间倒退4年,安卓在快充方面也是遥遥领先iPhone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相信这句广告词很多朋友都听过,相当经典,这就是2015年发布的初代VOOC闪电技术,据称30分钟可以把电池的电量充到75%,5分钟可以充电到10%至15%之间(电池容量为3000毫安),要知道这可是4年前。
著名的高通QC充电协议,也早在2014年发布的QC2.0支持到最高18W,2015年的QC3.0更是支持到24W以上,虽然那个时候手机厂商并没有普及那么大的充电功率,但在技术上确实已经实现了。
如今,安卓这边各种充电协议百花齐放,一个比一个快。不过,虽然oppo、华为、vivo等少数几个厂家有自家的协议,但大部分安卓厂商和苹果,甚至还有笔记本厂商纷纷加入了PD快充协议的大家庭,那么PD快充到底是何方神圣?
PD快充怎么来的?
PD全名叫做USB Power Delivery,由USB-IF组织制定的一种快速充电规范,已经是目前主流的快充协议之一。该规范可实现更高的电压和电流,输送的功率最高可达100瓦。
USB PD发展经历了PD1.0,PD2.0,到目前最新的PD3.0。在PD快充协议出现之初,和Type-C接口进行了捆绑。传统的USB接口如果电流高于5A的话,很容易出现过热隐患,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标准上的不适配,所以你现在看到的PD快充头一般都使用了Type-C接口。
简而言之,就是USB-IF组织希望能够统一复杂的充电规范,让大家用起来不那么头疼,呼吁各大手机厂商加入这个统一的PD协议。
结束混乱 PD快充协议为什么能大一统?
从2017年开始,智能设备的性能开始大幅度攀升,相对应的设备对电池的容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大电池充电就成为了一个难题,于是各大厂家开始搞自己的充电协议,造成了市面上的快充协议“百家争鸣,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所以尴尬的问题就出现了,我的手机不能给你的手机快充,因为品牌不同,协议也不同,不能达到最理想的充电速率。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站出来,打通全平台,实现一个充电器就能对所有的设备都能快速充电。
“协议兼容性目前的确是整个快充行业发展的最大技术壁垒,如果能够打通快充协议不兼容的问题,整个行业的发展能够加速前行。”
正因如此,凭借着出色的技术性能和兼容性,加上USB-IF组织的推进和各大厂商的积极配合,PD快充协议逐渐成为绝对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iPhone使用PD快充和普通方式充电会相差多少?
以苹果手机为例,我们进行了PD快充和标配的5V/1A对比测试,在测试中使用PD充电器(18W)30分钟内能为iPhone X输入50%以上的电量。而传统的5V/1A在30分钟内大约只能为达到15%左右。PD快充能在2个小时左右充满电,但是如果使用普通的5V/1A,时间大概需要3个小时左右。
功率和体积的矛盾,氮化镓或许是新方向
随着快充功率的增加,充电器的重量和体积会相对应的增加,与现如今的便携趋势明显相违背。除了进一步完善充电协议统一,现在的充电器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两点,一方面体积要缩小,重量要减轻,另一方面功率要足够大,接口要尽量多。总之,一个充电器能代替以前的多个充电器,对用户来说,自然方便了不少,而氮化镓技术就能实现这种理想。
氮化镓相比传统材料优势在哪里?
氮化镓是一种可以代替硅、锗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理论上由它制成的氮化镓开关管开关频率大幅度提高,损耗却更小,能够有效缩小充电器体积、降低发热、提高效率。
体积是它目前仅有的优势
氮化镓充电器最大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同等功率下体积更小,同等体积下功率更大。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通过三款充电器的比较,氮化镓技术确实让充电器体积更小了,性能也有一点提升,但发热问题比较严重,实际体验也没有那么神乎其神,还有很多待优化的空间,可以等氮化镓技术成熟普及,且价格降低后再入手。
氮化镓的未来还没有到来
充电器只是氮化镓应用领域中特别特别小的部分,它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在这几年大热的电动汽车领域,氮化镓也是一个潜力股。近日,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领导的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利用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研发的逆变器,已首次成功应用在电动汽车上,有望让电动汽车节能20%以上。不过目前他们仍然面临装置的可靠性和价格这两样课题研究,争取2025年投入市场。
长远来看,氮化镓技术才刚刚开始推广到各个领域,提升和优化的空间还很大,还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可能性和应用场景。
总结
手机是集成度很高的产品,内部空间寸土寸金。手机厂商不断追求高屏占比和轻薄机身,堆叠更多功能部件,必然限制电池的空间。在锂电池大小受限,能量密度又没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快充技术被迫成为缓解电池容量不足的“曲线救国”一种方法。
PD快充的统一将极大利于快充产业更高效的进行产品研发,更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带给消费者更优异但价格更低的产品体验。PD快充,不仅仅属于消费类产业,它已经快速延伸到汽车、工业、通信、医疗等行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万能充”,现在的PD快充也许就会成为一种最普通不过的通用充电器。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ajax({ type:"GET", dataType:"json", data:"id="+window.articleid, url:"/digg/query_ajax.asp", success:function(data){ $("#dig").html(data["dig"]); $("#bury").html(data["bury"]); } }); });</script>苹果都放弃“五福一安”了 你还要坚持慢充?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 src="http://www.c114.com.cn/news/js/weibo_new.js"></script>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