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落后通信技术必然会成为历史,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快。从联通内部流出文件显示,联通多省都开始积极部署2G网络的退服工作,并要求市场线严禁发展2G业务。
最近联通很多省在积极部署2G网络退服工作,并要求市场线条严禁发展2G业务。根据内部消息目前联通2G客户占比约为客户总数的2%,2017年年终联通用户数累计到达2.8亿户,目前2G客户数量在500万左右。也就是说全国联通2G一旦全面退服500万用户将无法进行通话。
放眼全球,实际上运营商退出2G网络早就开始了,2017年7月1日起,中国台湾地区2G通信网络终止服务,使用2G网络的客户不能再进行任何呼叫和通话(紧急呼叫除外)、发送或接收短信或使用其数据服务,而其电话号码将保留到今年12月底。同时,中华电信、大哥大、远传电信等这些台湾地区的运营商通过优惠资费方案吸引2G用户迁转。
2017年关闭2G网络的事件不断发生:
1月,美国AT&T和加拿大Bell、Telus等运营商关闭了2G网络;
4月,M1、Singtel、StarHub,这三家新加坡的主要运营商及澳大利亚第二大电信运营商Optus正式关闭2G网络,为了推进2G用户退网,新加坡的运营商和通信管理部门从2015年开始就不遗余力鼓励2G用户迁转;
瑞士电信运营商Sunrise6月宣布计划到2018年底关闭其2G网络,Sunrise现在已经开始通知其2G消费者用户和企业用户进行服务升级。
加拿大运营商SaskTel在7月底关闭2G网络,澳大利亚沃达丰将在9月底关闭2G网络。
事实上,在这一系列2G关闭潮之前,全球范围已有十多家运营商停止2G网络服务。
2G通信,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看到这么多运营商关闭了2G网络,人们也在关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何时会关闭2G.但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三家运营商都没有公布时间表。现在来看,2G退网时机并不成熟,运营商即使有心放弃也是困难重重。
首先的难处在于,这三家运营商现存的2G用户群体实在是过于庞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对于我们的运营商来说,想要关闭2G网络,前提是将2G用户减少至最低值,但是目前来看难度是非一般地大。如果将2G用户占比2%作为启动关闭2G网络的阈值,乐观预计还要等三年左右的时间,才会迎来退网合适时机。
另一重因素在于,运营商必须做好2G退网后的接盘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话音业务。语音业务是最基本的通信需求,用户对此敏感度相当高,一次两次打不通电话和一次两次手机上不了网给用户带来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如果运营商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就推进2G退网,那无疑是场灾难,是在自毁前程。
按照目前运营商的思路,通过VoLTE技术让4G LTE网络来承载话音业务。所以,2G退网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VoLTE足够成熟,能带给用户不亚于2G网络的语音通话体验。但是目前来看,我们的运营商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网络侧,也包括终端侧,需要尽快推广支持VoLTE终端的普及。
不过话说回来,2G退网的最难之处是在用户本身。这不免让人想起小灵通退网时的尴尬和艰难,虽然小灵通技术本身已经被淘汰,但是仍有一些用户宁愿守着它,就是不放手。相信2G退网时,运营商也会碰到这种情况,而且不会是个别现象,所以主管部门和运营商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引导工作,推进我国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让用户享受到更好的通信服务。
联通2G网络退服现状:去年部分省份已经开始逐步下线2G网络,各大营业厅均贴出了2G网络下线的通知。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联通公司将对2G网络进行改造升级(下线2G网络),建议客户使用3G或4G的手机终端。
早在2017年初,部分省份下线2G网络基站数已经超过100个,很多地方已经接收不到联通2G信号。联通也一直在引导用户更换3G/4G手机,避免因为2G网络下线无法打电话。
退服原因:目前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均有2G、3G、4G三张网络,维护成本巨大。2G用户多为老年人,对运营商收入贡献偏低,基本是在亏本运营。到2020年三大运营商将全面普及5G网络,到时需要同时维护4张通信网络,维护成本将进一步提升。对于运营商来说2G网络将成为鸡肋,这就不难理解联通部署2G网络退服的原因了。特别是现在联通混改后,互联网资本入驻,对投资收益比更加看重。目前联通申请的2G退服,已经得到了工信部审批。
退服准备:每次的网络升级,客户的手机也要进行升级。我们需要使用3G手机接收3G信号,4G手机接收4G信号,当然5G到来的时候,更换5G手机才能使用5G网络。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在网络升级后,第一步都是大力度推广新版本的手机,并引导老版本用户手机进行跟换,同时禁止市场线条发展老版本手机。联通在线下2G网络之前也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
中国移动也一直在考虑下线2G网络,不过无奈2G用户规模庞大,暂时没有执行2G下线方案。希望联通能控制好2G下线步伐,不要伤了老用户的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