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消息5G、物联网被看作是运营商未来重要的战略布局,车联网则是物联网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增长空间巨大。
为此,不管是国外的运营商,还是国内的运营商均早早在车辆网市场上进行布局,如与车企进行战略合作,研发适合车联网的通信技术,探讨商业模式等。尤其是随着V2X技术标准成熟,运营商在车联网上的热情再次高涨,并开始与其他企业合作进行试验、测试工作。
不过,目前而言,无人驾驶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商用。现阶段市场上的车联网服务均是将汽车的多媒体系统、部分汽车单元如车门、车窗、空调等进行联网控制。其对于网络质量要求不严,但个人消费者对价格却十分敏感。但目前三大运营商推出的可供个人选择的车联网套餐价格与手机套餐价格相差无几,甚至远贵于互联网套餐、不限流量套餐等特定套餐。这也造成了不少人通过手机热点来使用车上功能。
战略上早早布局
事实上,早在2012年,国内运营商便开始在车联网上进行布局。例如,2012年8月,中国电信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共同建设上海“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信以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车等车载服务作为切入点,合作开展上海地区车联网与车载信息服务项目的研究探索。并且,“中国电信车联网服务上海基地”随之在上海挂牌。
2012年10月,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正式在重庆挂牌,主攻车联网业务。同年,中国移动在山东面向私家车和部分行业用户推出了新型车联网产品——“行车无忧”智能终端。2014年10月,中国移动与德国电信签署合资协议,成立车联网合资公司。2014年4月,中国联通与爱尔兰Cubic Telecom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给特斯拉提供汽车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特斯拉用户提供汽车信息化服务。
时至今日,三大运营商已经与几乎所有主流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积极推动V2X技术标准化及商用。例如,中国移动在NGMN主导成立了车联网工作组,在CCSA同步推进国内LTE-V2X车联网标准;推动国家相关部委发放LTE-V2X车联网试验频谱。同时,中国移动还积极推进LTE-V2X技术试验。2016年与上汽、华为,在杭州云栖小镇开展了LTE-V2X关键技术试验,涵盖V2X全部应用场景,并在G20峰会期间成功演示,初步验证LTE-V2X技术可行性和先进性。
现有价格套餐无明显优势
随着我国汽车普及率不断提升,以及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未来汽车也将和手机一样变得简单易用,同时其对上网需求也将不断增强。这也将让人们不断追求物美价廉的车联网资费套餐。
但目前的现实是,个人买了车之后,将随车赠送的免费联网体验时长使用完后,就不再用了,有导航或者娱乐的需要时直接用手机或者是将手机连接到车上。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资费较高,汽车使用频率远不及手机,专门定制大额度套餐不划算;同时,更换SIM卡麻烦感觉被运营商和车企绑定等等。
据运营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移动物联网卡资费为1元/月至208元/月,流量为2M/月至11G/月,套餐外流量为0.29元/M。
而中国电信物联网套餐则分为非定向及定向流量,资费为定向流量从2元/月至600元/月不等,流量从10M/月到50G/月不等。非定向流量为从3元/月至780元/月不等,流量从10M/月到50G/月不等。
从中不难看出,相对于目前的手机资费,尤其是各种无限量套餐、互联网套餐,物联网套餐资费体系毫无竞争力可言。
而今年以来,智能联网汽车正成为各大车企发力的重点,同时其也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的一个重要考量。对于目前的汽车而言多媒体系统才是其联网频次及使用率最高的设备,相对于低延时这样的网络质量要求而言,资费无疑才是用户关心的。毕竟市场上有那么多便宜的套餐资费产品,消费者何必要选没有竞争力的套餐。但对于运营商来说先把车联网这个坑站住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红魔10 Pro系列发布:1.5K悟空屏+复合液态金属 售价4999元起
- 红魔10 Pro系列发布:1.5K悟空屏+复合液态金属 售价4999元起
- 澳大利亚发布报告量子状况报告 展现量子战略实施成果
- 中国电信张成良:星地融合进入产业突破重要时期
-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运用科学技术手段降低信息超材料功耗
- 中国移动700MHz 5G核心网异网漫游专网设备集采:总预算8282万元
- AI智能手机时代曙光已现 2024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销售同比增长8%
- AI智能手机时代曙光已现 2024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销售同比增长8%
- 中兴通讯向际鹰:RIS与基站紧密协作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 中国移动王晓云:商业价值既是6G的出发点,也是6G的落脚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