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受损、光缆阻断、基站退服……面对洪水、台风、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互联网网络攻击导致的通信中断问题,如何快速恢复通信网络,成为摆在每个通信保障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移动成功完成了数次地震、洪水、台风等恶劣自然灾害中的通信保障任务,给受灾地区用户和救援工作提供了及时有力的通信支撑。在这一次次成功的背后,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不断升级。不论是应急通信车、无人机高空基站、超级基站还是大数据、4A和安全资产管理平台或态势感知平台的应用,每一次成功的技术实践都推动中国移动通信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说,这些给力的神妙的技术及应用,让中国移动在通信和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应急通信车:
借助卫星打通通信网
今年7月19日至20日,强降雨再袭湖北。在受灾较为严重的五峰县,暴雨导致该县境内茅庄、二叉口、傅家堰等地通信光缆被洪水冲坏,湾潭、傅家堰成为“通信孤岛”。为了迅速恢复移动信号,7月19日,中国移动第一时间调度卫星应急通信车紧急驰援,7月20日早晨8:40,车辆抵达湾潭镇政府,工作人员迅速开通相关设备,周边的移动信号及时重现。
这已是今年长江流域主汛期期间,袭击湖北的第六轮强降雨。为解决自然灾害中的“通信孤岛”问题,中国移动配备的采用先进技术的新一代“静中通”卫星应急通信车一直随时待命。实际上,“静中通”卫星应急通信车在中国移动通信保障任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今年,福建遭到台风侵袭时,中国移动也配置了“静中通”卫星应急通信车,提升了救灾抗灾水平。
据了解, 新一代“静中通”卫星应急车以机动车为载体搭建卫星通信地球站,在应急通信保障中可提供中国移动2G/3G/4G网络服务,能容纳100余人同时在线通话。并且,由越野车改装而成的应急通信车,荷载更大且越野性能更强,更适合在恶劣环境中开展保障工作。
中国移动为抢险救灾配备的通信保障利器确实给力,新一代“静中通”卫星应急通信车可借助卫星基站,在受灾地区与外界联系全部中断时,提供实时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信号的双向传输,在15分钟内快速提供通信恢复与应急服务。作为抢险救灾一线的通信“新鲜力量”,“静中通”卫星应急通信车有力保障了当地应急指挥联系的畅通无阻。
无人机:
架起永不失联的高空基站
虽然应急通信车在大多数通信保障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当遭遇道路损毁、塌方及其他因素导致道路不畅时,应急通信车也因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施展拳脚。
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景区的光缆被震断,碎石时而沿着山体飞奔而下。一方面,应急通信车难以到达设施受损地区;另一方面,时不我待,重新架起杆路、修通光缆,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直接影响通信恢复的进度。
今年8月11日上午,一架无人机在九寨沟景区荷叶寨紧急升空,迅速恢复了方圆30多平方公里受灾区域的移动通信信号。据介绍,在荷叶寨升空的无人机高空基站,搭载4G基站作为指挥调度系统,覆盖面积可达100平方公里,能24小时不间断地为当地1200个手机用户提供即时通话、上网等通信服务。据统计,截至8月15日10点,无人机高空基站已服务4G用户数1245户,其中VoLTE用户数343,VoLTE呼叫次数1296次,VoLTE网络接通率为99.54%;CSFB呼叫次数2486次,CSFB接通率为91.87%;产生数据总流量45007.45MB,页面平均下载速率达1397Kbps。荷叶寨通信能够迅速恢复,中国移动紧急调运的国际领先的系留式无人机高空基站功不可没,这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高空基站在地震环境下的首次应用。虽然第一次出现在震区,但系留式无人机高空基站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在2017年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出的中国移动和华为等合作伙伴创新研发的系留式无人机应急通信高空基站,已具备规模商用条件。
据了解,该无人机高空基站具有响应迅速、操作便捷、覆盖灵活、滞空时间长、扩展性强等五大特点,可在5分钟内快速升空至100米,24小时不间断为灾区提供VoLTE及数据业务等通信保障。
针对自然灾害导致的通信设施损毁,系留式无人机架起了一座永不失联的高空基站,是中国移动技术创新的成果,能大幅延伸通信覆盖范围,缩短通信恢复时长,有力提升应急通信保障水平。
超级基站:
通信保障的“定海神针”
应急通信车和无人机在提升中国移动通信保障能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各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对地震、洪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出现大面积通信设备损坏、光缆阻断,而抢修人员又无法进入现场的情况时,保障受灾地区的通信畅通,急需技术创新升级。
云南鲁甸地震,是对抗灾保通信能力的又一次检验。地震发生后,建筑垮塌、电力中断,导致基站退服,严重影响了网络通信,此时,应急通信车等传统技术手段难以满足通信恢复的需要。云南移动立即开通了超级基站,保证了救灾指挥的核心通信不受影响。超级基站在非常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超级基站被誉为移动通信保障的“定海神针”,在经历了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及汶川特大地震后,中国移动针对近50年来各类自然灾害分布情况及对通信设施的影响进行调研并分类,重点研究了地震、水灾、台风、冰雪等4类灾害对通信设施造成的损毁和影响,创新性提出了抗灾型超级基站的概念,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基站通信设备、电源、传输、土建、安装工艺等建设标准,力争做到“地震震不倒、洪水淹不着、台风吹不垮、冰雪冻不坏”。
地震等严重灾害对移动通信的毁损主要包括中断电力供应和网络传输两个方面。超级基站凭借自身特点和强大的优势,轻松应对此类状况。针对网络传输中断的问题,超级基站采用“光纤+卫星”的双路由传输链路,在通信传输光缆因灾中断的情况下,可实现与卫星通信的自动切换;对于电力供应中断的问题,超级基站通过增加蓄电池组和配备遇电力中断即自动启动的柴油发电机,在电力中断后,依然能够正常工作超过24小时。此外,考虑到地震、台风的特殊威力,超级基站的土建标准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能抗9级地震,天馈线通过改进、加固,大大提高了抗风、抗震的能力。
超级基站是中国移动在通信保障中又一个饱含智慧的技术创新成果,目前,已在全国部署建设了超过1500个。作为“震不垮的基站”,超级基站自信地矗立在地震、洪水、台风、冰雪中,让无线通信得以短时间内实现,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数据:
从业务分析迈向一线支撑
不论是应急通信车、无人机还是超级基站,它们的形象能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科技在通信保障中的作用,但科技不总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相对于这些“神器”的“高调”,大数据技术对普通人而言,则显得“低调”很多。
虽然鲜为人知,但其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在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中国移动利用大数据,通过对信令、网管、资源、用户、告警等数据的 挖掘和关联分析,实现对业务的用户、时间、位置、终端、业务类型、业务质量和流量信息的全方位分析,建立客户活动轨迹库等知识库,实现客户在小区的精确投射,再关联终端库等多维数据,使分析更加详细、全面、精确。”中国移动四川公司项目经理李长城告诉记者,这项技术被用于人员流动分析、网络抢修优先级分析和灾区人民寻亲分析。
为了摸清四川九寨沟震区的人员情况,中国移动运用大数据进行了5次灾区人员分析,确认受灾人员信息、灾区人员结构信息和人员迁移等情况;为帮助群众寻找震区亲朋,通过信令分析,了解用户手机位置信息,协助确认人员受灾情况和最新动态,帮助4个家庭成功找到亲属;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网优协同,确定网络抢修的优先级,对349个断站小区进行优先级分析,优先抢修高业务量和重要区域基站;通过视频业务保障分析,进行了3次灾区的业务视频分析,主动定位并解决了2个质量问题,保障了灾区视频业务的顺利开展。
大数据应用于救灾是一次重要的尝试和突破。“以往,大数据技术更多应用于业务质量分析,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中国移动运用大数据技术率先实现了从业务保障向一线救援支撑的顺利转变。”李长城说。
4A和安全资产管理平台:
构筑网络安全管理基石
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无线网等,这些网络都由海量的服务器、通信设备、无线基站构建,网络的维护也由数十万人支撑,如何高效地进行安全管理成为重要的课题。中国移动通过4A和安全资产管理平台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支撑。
作为集中化安全管理技术平台,中国移动网络安全管控平台(4A)通过集中的账号管理、认证管理、授权管理和审计管理,实现对内部维护人员和外部厂家人员维护操作全程的管控,确保“合法的人做合法的事,非法的事能够及时发现”,进而实现了对通信企业内部众多应用、系统、设备的账号、认证、权限和审计的集中化管理,对内外部维护人员的操作过程进行统一安全策略的全程管控。
据了解,该系统采用总部和省公司两级建设模式,包括中国移动总部、南方基地和31个省公司共33个节点,通过总部和其他32个节点互联,实现从总部对全网的集中管理。截至目前,系统直接管控网元超过20万,间接管控网元超过300万;累计管理9万余个人员账号,240余万个通信网、业务系统应用和设备账号。该系统大幅度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核心数据的安全性,降低了运营商和企业的管理成本,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为提升网络安全资产管理水平,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网络安全资产管理平台,通过全网集中云化部署,统一采集,全面掌控网络安全资产,实现资产自动发现、自动核查、集中管理,进而实现对所有资产安全信息的集中存储、查询与统计分析,以此支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应急处置等工作。
中国移动网络安全管控平台(4A)和网络安全资产管理平台的全面运营,为中国移动后续网络安全各项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键处置:
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效率
面对网络安全受威胁或攻击的情况,为快速响应,解决网络安全应急存在效率低、流程长的问题,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一键应急处置平台,将应急能力进行整合与封装,在操作上为用户提供场景化入口,简化处置流程,实现应急服务场景化。目前,平台已经支持网页篡改应急、入侵攻击应急、域名劫持应急、恶意程序应急、DDoS攻击应急等场景,实现应急响应从多人员到单人员、从多流程到单流程、从多工具到单工具的转变。以网页篡改事件为例,传统的处置方式需要20分钟,而引入平台后,处置时间不超过3分钟,对于用户数量多的热门网站,能确保5分钟内完成一键处置。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DDoS模拟攻击平台可以模拟数十个IP地址对特定目标发起的9类DDoS攻击,每次重保活动前,通过该模块开展对全国31个省公司的多次无通知应急演练,以此检验应急处置能力。据了解,通过上述自主研发的应急处置和模拟攻击演练三位一体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中国移动圆满完成了G20峰会、“一带一路”、金砖峰会等一系列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网络安全保障任务。
此外,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态势说不清”、“未知网络攻击抓不着”和“已知网络攻击追不到”三大难题, 2016年,中国移动和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CNCERT)联合承担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与业界顶级团队合作,共同探索建设基于异构多源信息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增强全天候、全方位的态势感知能力。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大数据和智能安全感知建模分析算法,形成“威胁发现、态势感知、战略预警、溯源处置”的核心能力,面向未来,全面保障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德国电信携手高通和Skylo,完成GEO卫星短信试验
- 5G成印度中产必备 为高速网络付费意愿强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的通知
- 首枚“熊猫晶圆”诞生的背后:英特尔提效本土供应链 与产业聚力共赢
- 千家早报|华为全屋智能升级为华为鸿蒙智家;霍尼韦尔13.25亿美元出售个人安全防护设备业务——2024年11月27日
- 您准备好迎接颠覆性技术时代了吗?
- IT基础设施如何帮助配送中心实现仓库自动化
- 人工智能如何引领净零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 下一代网络:探索智能路由器在数据中心的实用性
- 建筑业绿色转型:可持续建筑技术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