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5G技术标准正在加速成熟,与我们渐行渐近。4G将移动互联推向了高潮,给用户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其价值已经得到公众认可;那么,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网络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5G又将带来哪些变革?
序幕已经揭开,好戏即将上演。或许现在讨论5G的杀手级应用有些为时过早,但可以确信的是,5G绝不是简单的空口革新和传输速率提升,而是将会走出通信连接的范畴,通过通信、计算与垂直行业的 融合,带来一次影响深远的智能化数字经济革命。
正如英特尔院士吴耕所言,这不仅是一次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基因突变式的进化,彻底革新无人驾驶、数字医疗、VR等众多垂直行业,开启一轮气势恢宏的“5G进化”。在5G“未来已来”的时刻,C114与来自5G全产业链的知名专家进行了对话,共同探讨5G将如何唤醒万物,创造出“物种大爆发”的新时代。
中国移动许利群:ICT将激发医疗健康活力 惠及更多患者
9月5日消息(岳明)不断涌现出的ICT新技术正在给众多的传统行业赋能,并激发出新的活力,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众多传统行业中最为特殊的行业,也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医疗健康行业也正与ICT进行融合,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惠及更多的用户和患者。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认为,以5G为代表的宽带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够有力地推动传统医疗产业的转化和升级,激发创新的临床医护解决方案和多元化的健康医疗服务提供形态,惠及更加广泛的用户和患者并可望给用户带来随时随地的个性化服务体验。
ICT赋能医疗健康满足医患实际需求
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现状是优质资源紧缺、分布不平衡而且患者众多,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非传染性慢病的流行,对于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许利群认为,将ICT与医疗健康进行融合,将有效解决目前医疗健康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如通过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手段可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送达全国各地,惠及更多患者;远程医疗教育培训则可以让社区医生在不耽误工作的同时享受专家的指导培训。
同时,ICT技术还可以改善现有医疗流程,提升诊疗效率,例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对患者健康档案和就诊病历数据进行建模和检测分析,找到最佳医护路径和诊疗方案;另外,患者可通过智能问诊APP等线上方式提前提供病史、健康状况、病灶等相关信息与“虚拟”医生进行交互,就诊时大大提高医生的门诊效果和效率。
以中国移动为例,近年来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远程医疗教育、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急救等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医院一般打造的自有远程医疗平台不同,中国移动通过联合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打造覆盖全国范围的平台。许利群表示,全国性的医疗健康平台更具普适性,更可靠、更有效、可大幅降低就诊和运营成本,实现普惠医疗。
据了解,目前中国移动已经与中日医院合作建设远程医疗教学平台;与中南大学合作打造医疗大数据中心,开展远程病理、远程影像等技术与应用研究;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合作打造心血管慢病远程管理、远程医疗等产品;参与301医院牵头的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参与郑大一附院牵头的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等。此外,中国移动也在联合众多战略合作伙伴,在移动云平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健康医疗大数据、终端侧设备、智慧医院和4G云医护等方面开展合作。
最近,中国移动研究院牵头研发的“PSGCloud跨硬件平台睡眠障碍远程诊断系统”项目被中国通信学会评为“互联网+”医疗健康优秀解决方案。该系统为中国移动与空军总医院 合作,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的军民融合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各类睡眠障碍疾病的远程和智能诊断,代表了最新一代的睡眠诊疗技术发展方向。
该系统已在空军总医院等三家医院试点并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将应用于基层和边远地区医院,助力部队睡眠卫勤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我国睡眠诊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现状。与此同时,作为前期核心技术积累,最近成功中标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重大应用基础重点项目“空军高原部队官兵睡眠医学保障关键技术研究”(2017-2022)。
ICT行业需要更懂得医疗健康行业
不过要实现ICT与医疗健康有机结合,真正满足实际需求,需要ICT行业及从业人员更加了解医疗健康行业,而不是拍拍脑袋就把自己理想中的解决方案推荐给医疗机构。
许利群表示,ICT人员习惯于现有的一套软件系统项目开发规则和进程控制,包括需求采集和分析、方案和系统设计、系统功能开发和实现、系统测试、试点应用、运营等,并且设置有严格的模块提交点和阶段性里程碑;而临床医护人员的需求提出和对任务的时间管理往往是松散的、碎片化并经常加以调整,临床医生的日常门诊和其它工作负担很重,通常只能利用门诊、手术、培训、值班以外的业余时间与ICT人员进行协同开展科研。因此,ICT人员需要充分计划和预估时间,采用敏捷的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提前把各种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项目如期进展,带来双赢的成功。
许利群认为,如果ICT能够真正改变医疗行业,则信息通信技术人员应该首先对医疗行业各个环节的实际需求和痛点问题以及医疗护理的临床流程和规则,有一定的理解,并与医护人员相互沟通建立信任,逐渐熟悉医护方的专业语言,双方基于共同的目标和诉求,协同创新,最终形成可靠、有效、可规模化部署、具备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及系统实现。
在此合作过程中,双方的习惯思维和工作方式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逐步做到彼此理解和适应。许利群特别指出,健康医疗行业关注着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幸福,是在多个环节受到政府严格监管的领域,因此在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方面相对比较保守,双方跨界的初始合作是个很好的开端,但更重要的是所打造的解决方案如果要得到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广泛采纳,必须无缝地和现有医护流程相结合,并且经过临床试验收集结果,证明和传统医护方式相比更可靠、更有效、就诊和运营成本降低,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未来发展仍存四方面挑战
虽然,ICT与医疗健康相结合能够给医疗机构、患者带来众多好处,但其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仍然在解决方案设计、商业模式、政策监管、互联互通四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许利群认为,目前ICT与医疗健康结合的主要问题在于落实好系统的顶层设计建立和健全合理有序、照顾各方利益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寻找合适的可持续发展的付费和商业模式,遵从医疗政策监管及建立行业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制定远程医疗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标准等。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远程医疗项目在解决方案设计、系统建设、试点和运营过程中,涉及多个有不同诉求和利益要求的网络、技术、付费、医疗服务提供、政策监管等的合作伙伴,需要协调各方要求、达成共识。
(2)商业模式:远程医疗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帮助解决国家及地方政府所关注的大健康民生问题,对接专科医疗资源,明确目标客户(以2B为主,包括各级医疗机构),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包括与医保、商保的对接,与第三方资源的对接等。
(3)政策监管:远程医疗这一新兴服务形态的出现,是解决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衡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效监管。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远程医疗服务仅限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互联网诊疗活动必须依托线下实体医院进行,医务人员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必须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等。
(4)互联互通:远程医疗系统往往需要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如果没有设计统一的互联互通标准,则需要针对每个医院进行定制化开发,费时费力,不能实现规模化的发展。
为此,产业界各方正共同努力解决其发展挑战,推动ICT与医疗健康融合。
例如,中国移动正参与建设与运营国家互联网医院平台以及打造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平台工作等全国性、系统性工作当中,通过建设运营这些平台,以及对汇聚的大量临床和其它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挖掘分析,将为ICT与医疗健康融合提供更加丰富的经验与技术。
据许利群介绍,2017年初,国家卫计委委托中日医院牵头筹建国家级互联网医院,依托其国家级远程医疗体系,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业和建设标准。基于中日医院与中国移动政企分公司战略合作关系,中国移动受邀参与国家互联网医院筹建,支撑顶层设计及信息化方案制定等相关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