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因混改而上头条的中国联通(600050,SH;00762,HK)8月16日终于放出了“混改方案”,不仅引入了包括BAT在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还有垂直行业领先公司、具备雄厚实力的产业集团和金融企业,以及国内领先的产业基金等巨头。可即便是如此多的“巨头”入场,就能否拯救在4G时代落后的联通?
昨晚9点半左右,联通撤回相关混改方案,据称需进一步修改。虽然记者截稿时,联通尚未发布新公告,但并不妨碍相关分析。从各项数据来看,虽同为三大运营商,但中国联通的数据已全面落后另外两家,不仅在营收及利润上差距颇大,在自身的核心业务上也被追赶上。央企混改并非易事,尤其是对目前处于运营商竞争中较弱的中国联通意义就更不同寻常。
联通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按照中国联通高管在公开场合的观点,混改是为了解决中国联通体制不够市场化、资产价值被低估和与产业协同效应不够的三大问题。混改能够给中国联通带来什么?资深电信业内人士、运营商世界网康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混改除了能部分解决联通资金短缺问题外,还有利于经营决策机制的改进。同时通过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促进联通的转型。
据A股中国联通发布的业绩预告,2017年上半年中国联通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241.1亿元,同比增长3.2%。盈利能力按计划明显改善,净利润同比增长68.9%,达到人民币24.23亿元。
事实上,联通营收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尽管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大涨,但以三大运营2016年年报具体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相比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掉队。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营收达到7084亿元,跟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之和相当,不过其净利润却达到1087亿元,占比高达83%,中国联通净利润占比仅为1%,电信占比为14%。2016年中国移动在盈利能力、4G用户、基站数量等方面依然拥有碾压优势。
除了业绩被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甩开之外,在4G和宽带这两项关键业务上,中国联通也被中国移动拉开了距离。截至今年6月底,联通4G用户数为1.38亿,仅为移动的23%,也低于电信。
此外,联通传统的优势业务有线宽带也被移动超越。借助于中国铁通的固网资源,中国移动的宽带业务大幅提速,用户数已超出联通近1800万户。宽带还是联通输得起的战争,但4G却是联通难以承受的。
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4G用户数已经达到8.88亿户,占到整个移动用户的65%;而中国联通的4G用户数仅为1.388亿,不仅被老对手中国移动远远甩在身后,同时也与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中国电信拉开了差距。
中移动:对联通混改不慌
在首批9家央企混改试点单位中,中国联通是唯一A股上市公司,而其也因为在三家运营商中的弱势地位才拿到了混改的首张“入场券”。
3G时代中国联通因为牌照优势,将中国移动和电信甩在后面,然而4G时代却被拿着TD牌照的中国移动反超。
据三大运营商每年财报,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的霸主地位一直稳当,次之是电信,联通落后,且每年收益都在下降,这或是其混改的原因之一。
联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次混改方案出台前,腾讯、阿里、微博对联通的合作也给予了足够重视。打开微信钱包、微博设置页和支付宝功能页,与联通合作的流量卡总是在极其显眼的位置。
当问及中国联通引入腾讯、阿里混改后会不会担心挑战中移动的垄断地位时,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中国移动2017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并不会因为中国联通引入腾讯、阿里混改感到慌。
虽然从一季度三大运营商运营数据对比中,中国联通表现突出,4G用户净增1817.5万户,高于中国电信1577万户增量,净利润增幅高达88.3%,远超中国移动3.7%与中国电信4.5%的增幅,但前期差距过大,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弥补。在年中业绩预告中联通表示,考虑到下半年取消移动长途和漫游费,再加上市场竞争周期性加剧,下半年财务表现面临较大压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韩强:韧性通信是预警发布的生命
- 中国移动基站前传设备集采:采购规模43.66万套,最高限价3.96亿元
- 报告:我国初步建立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
- 中国联通李福昌:“六位一体”推动5G-A从标准走向现实
- 沃达丰完成5G SA全德部署 覆盖90%人口
- 沃达丰完成5G SA全德部署 覆盖90%人口
- 英伟达挖角思科“顶级发明家”:能否开启第二台“印钞机”?
- 荣耀X60系列发布定档10月16日:首次搭载卫星通信,引领手机通信再造巅峰!
- GSMA智库:B2B服务将为运营商带来超4000亿美元机会
- GSMA智库:B2B服务将为运营商带来超4000亿美元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