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达114亿美元,至2021年将高达2150亿美元,增长近19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13.2%。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司最新发布的全球AR和VR报告作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报告显示,美国是全球AR和VR开支最多的地区,2017年将达到32亿美元,其次是亚太地区,将达到30亿美元。
过去两年中,虚拟现实产业异常火爆,各种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国内各种名目的VR体验店、VR主题乐园开设了数千家,但是不得不说,市场上鲜有旗舰级的产品和重量级的应用。
市场研究公司Crunchbase的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VR/AR的风险投资额只有两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亿美元,暴跌了八成。从市场上看,虚拟现实产业面临重重压力:普及型产品性能不足、体验太差,而高端设备价格昂贵,低端的体验太差;标准规范尚未建立,评测体系缺失;应用的流畅度和佩戴舒适度尚嫌不足等。但是,这并不妨碍产业发展的热情。
根据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刚度过了幻灭期,未来几年将走过持续发展的爬坡期,并迎来爆炸性增长期。
据IDC公司称,VR相关产品包括设备、软件、咨询服务和系统整合服务,其在2017年至2018年的市场规模将大于AR市场规模,主要原因是消费者使用了VR硬件设备、游戏,以及付费内容。2018年后,AR市场规模则将随着产业用户大量采购AR软件和设备而大幅增加。
2017年AR和VR的主要营收来源是消费性应用,在美国和西欧则是制造业,亚太地区营收则多来自于零售业和教育行业。该报告还显示,2017年AR和VR应用最多的产业为零售业,零售业在这方面的开支高达4.42亿美元,其次为现场安装与安全(3.62亿美元)。而消费性应用则以AR和VR游戏为主要来源,2021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元。
另外,IDC还预测了AR和VR市值从2016年至2021年的增长率,其中增长最大的领域是实验室和专业领域,年增长率为166.2%,治疗和身体复健应用的年增长率则位居第二(152%),公共基础建设维护的年增长率为138.4%位居第三。
一份针对欧洲虚拟现实产业的调查报告则显示,尽管对虚拟现实这项技术存在部分质疑,但欧洲的虚拟现实经济正在快速发展,2017年上半年欧洲VR企业近500家,英、法、德、瑞典都在努力打造VR产业中心,其中英国有46家VR企业,法国有29家,瑞典有19家,而德国则是15家。毫无疑问,VR将改变我们使用技术的方式,而且整个产业正在发展的瓶颈期不断蓄积力量,主流设备和主流应用已经初露锋芒。
在针对美国消费者的一份调查报告中,Netflix成为使用率最高的VR应用。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使用过VR设备,其中,23%的人使用过三星Gear VR或谷歌Daydream这样的移动VR设备,16%使用过主机VR设备,而8%使用过基于PC的VR设备。让产业界颇为振奋的是,50%使用过VR设备的人对体验持肯定态度,而90%的人“喜欢”使用主机VR或高端PC VR头显的体验。超过半数的受访者相信,VR将会改变大家观看电视节目和电影的方式。
不少专家都认为,虚拟现实产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内容的极度匮乏。不过,作为新兴科技,AR和VR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遭遇困境也不会改变其发展前景。
VR将成下一代计算平台的趋势逐渐明晰,到2021年,现阶段限制VR/AR发展的很多技术瓶颈都将被解决,体验将会得到大幅优化,VR产业将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应用价值将会大大提升。随着技术的日益完善,VR将进入更多的日常应用场景,推动行业的进一步爆发,并得到资本市场的全面关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eVTOL航空器龙头亿航智能宣布 获2200多万美元战略投资
- 用户近370万、贡献者超2万:openEuler社区发展成果喜人
- 倪光南院士:以openEuler为典范,让中国成为全球开源体系重要力量
- 逆袭!报告称AMD首次在数据中心收入上超越英特尔
- 华为:坚定投入openEuler社区 贡献量排名第一
- openEuler今年装机量突破500万套 五年累计超1000万套
- 河南:计划到2026年年底成为全国重要算力高地 算力规模超过120EFlops
- 2024福布斯中国创新50强榜单发布:华为海思等上榜
- 中国移动2.6GHz广电专用核心网设备集采:中兴、华为中标
- AI智能手机时代曙光已现 2024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销售同比增长8%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